少子化影響下,家長對兒女更為寶貝,也更在意身高,就怕輸在起跑點,從小就帶著小孩看「長高門診」,甚至還出現專治長高的全自費診所,一年療程動輒百萬元。
眼睛直視前方、腹部用力、擺手延伸,飛高高後再落地。
夏令營學童:「一、二、三。」
在教練指導下,小朋友輪番上陣在彈翻床上奮力跳躍,這是松山運動中心的兒童體適能夏令營,綜觀這些孩子高矮各有不同,但同樣的是,對身高都很有夢想。
記者vs.夏令營學童:「你們希望以後長到幾公分,165,你呢,180,180喔,為什麼要長到這麼高?因為我想要長高。」
彈翻床教練林嘉微:「你不要看彈翻床那麼簡單,他用到的身體肌肉是非常多,不管是手啊然後核心的控制還有你雙腳你要去抓那個重心,很多家長會希望把小孩送來上彈翻床的課,看可不可以幫助到長高啦。」
體能不能輸,身高更不能輸,不只體適能課程搶手,到醫院求診長高也很夯。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那我們會看這邊掌骨的數目的大小還有鈣化的程度,那它本身空間還相當大,還有很好的生長空間。」
從X光片分析兒童骨齡和生長板狀況,看長高聞名的國泰醫院侯家瑋醫師坦言,在他的門診中,近年有接近一半都是來看長高,甚至有部分是從中南部特地上門。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因為以前不知道自然長嘛!可是現在如果知道它有空間,我們會照一個骨齡,看生長板,它有空間當然讓他繼續長,即使父母親是矮的我們還是有機會讓他很高。」
根據過去研究,孩子的身高發育基因遺傳佔了七到八成,而營養、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佔了兩到三成,為了這兩三成,卻讓不少家長願意砸下百萬。
長高診所醫師vs.家長:「媽媽如果身高157公分,爸爸如果170(公分)的話,這樣測試出來的話他的預測身高,小朋友的預測身高只有在165到173公分之間。」
醫師從父母身高評估孩童的成長區間。有兩名孩子的陳太太,雖然老大目前才兩歲多,但已提前來到診所和醫師諮詢長高對策。
家長陳太太:「我覺得做父母的都是會擔心,尤其我跟我先生,我們身高都沒有很高,所以就是像我兒子會提早帶他來,如果有機會的話會盡早給他做評估。」
不想輸在起跑點,恐怕是家長們的共同心聲,這家位於北市精華地段專營長高的診所,標榜能科學化分析孩童成長曲線,再從運動、心理、睡眠跟營養等層面著手規劃,雖然整個自費療程加上生長激素等針劑施打動輒百萬元,但還是不少家長趨之若鶩。
長高診所院長陳南宏:「10歲以前我們就是以追蹤跟預防為主,那10歲以後我們就是會以治療為主,因為年齡的關係,骨齡可能就已經提前關閉,所以我們就要提前趕快去幫他做一個治療。」
擔心孩童長不高,家長間甚至還流傳著,台灣孩子平均身高變矮的說法。但從國健署統計來看,6至8歲的平均身高在116.9到127.1公分左右,雖然比10年前減少0.2到0.4公分,但9至15歲的平均身高,卻比過去成長0.2到0.9公分。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侯家瑋:「成長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遺傳的因素父母親的身高,還有個人小孩子本身的生活作息,這個一定要把它釐清,而不是說矮就一定要打生長激素,有一些矮並不缺生長激素。」
看來不是孩子長不高,而是家長期望太高。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