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智慧醫療層面也越來越廣!北榮建置資料庫透過大數據,用AI來判讀磁振造影,初步結果只需要30秒時間也給醫師雙重把關,另外北醫則是引進{智慧藥盒},由機器來幫忙分藥、配藥,然後裝進一格一格藥盒裡。
北醫附醫藥劑部組長胡雪吟:「藉由機器的話,機器它不論是落藥之後,我們是藉由RFID確認藥品的正確性,然後之後再藉由影像辨識系統確定,它放的位置是不是都是正確的,那由機器來做確認之後,我們可以降低人工錯誤的風險。」
台北榮總也透過大數據幫忙,電腦判讀腦部磁振造影資料,過去放射診斷科醫師要一張一張檢查、確認,現在透過AI幫忙,初步判讀只要30秒,檢查當天就可以透過門診知道結果,電腦還會計算腫瘤大小,目前已經建置超過4萬個案例醫療影像,除了腦瘤也會擴大到心、肺、青光眼、骨骼與脊椎等疾病。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任郭萬祐:「我在看片子的同時,它(電腦)也可以看,等我看完了片子,我回來看看它的結果怎麼樣,我心理上多了一個確認的雙重機制。」
記者張允曦:「三總則是引進智慧機器人,透過簡單的互動就能做衛教。」
機器人:「這時治療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復發。」
從惡性、良性疾病到醫生介紹,機器人都能告訴妳,讓候診等待不再冗長無聊,也能讓病患先對疾病有初步認識,科技進步不只對治療疾病有幫助,給藥、檢查、衛教也都比以往更容易。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