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垃圾是近年來受到關注的議題,而其實漁民捕魚用的漁網,若是沒有好好回收處理,也將成為海洋垃圾,高雄市海洋局以獎勵宣導漁民回收漁網,回收來的漁網還能作為教育和裝置藝術的題材。另外也有廠商跨國界、跨組織,將廢棄漁網製成地毯而重獲新生。
記者曾奕慈:「看到漁船大部分的人想到的,可能都會是滿滿的漁獲,不過在旗津區的上竹里漁港,這裡的漁船上面看到的卻是一包一包的廢棄魚網,這些漁網都是漁民們他們出海捕魚之後,剩下不要的漁網,不願意它們成為海洋中的垃圾,所以就這樣打包成一包一包帶回來了,而剛剛聽他們說,光是這一包就要25到30公斤重。」
使盡全力,把一袋袋漁網帶上岸,3年了,這些廢棄漁網的命運不再只是流落海中。
捕魚3、40年,現在身份是漁民,也是海洋艦隊。
漁民陳巡合vs.記者曾奕慈:「裡面就塑膠袋,你看這些都海洋的塑膠袋,有的我們製造的垃圾也都撿回來。(撿的垃圾會比抓的魚還多嗎?)一定比較多啊!」
守護海洋成了新的任務,而高雄市海洋局107年5月首度試辦了廢棄漁網的回收再利用獎勵計劃,和7個漁會合作,每收購10公斤漁網,漁民就能拿到100元超商禮券。
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里長郭茂盛:「以前我們如果比較大艘、在水中比較深的漁船進來,都會絞到他們丟的漁網,現在漁民都不會丟了。」
獎勵計劃推辦6個月,一共回收了55公噸廢棄漁網,海洋局投注50萬經費,再以1公斤8元賣給回收廠商,等於還回收了40幾萬,比起以前每年編列200多萬預算、處理不到1公噸的廢網來說,效益真的高出許多。
只是回收來的漁網還能有什麼用途呢?
黃色、綠色、紅色,各種鮮豔色彩拼出一艘船,一旁的漁網網住了各式海洋生物,在校園草地上隨風搖曳,發揮巧思,廢棄的海洋垃圾變身裝置藝術。
高雄市中華藝校老師黃秉弘:「因為高雄畢竟是港都,漁網的記憶和延伸其實非常明確,所以我們不想要太破壞它整體的造型。」
高雄的中華藝校和海洋局合作,把回收的漁網當成創作元素。
記者曾奕慈:「另外像是我手上這個鑰匙圈,它使用的材料包括了上面的人為垃圾,廢棄漁網,還有下面的自然垃圾,漂流木,做成像這樣一個小小的工藝品,仔細看,它的造型是不是很像一個珊瑚呢?」
以海洋為議題,找來各科老師設計方向,用單元方式,讓文科和術科老師共同備課,在時尚工藝科,他們利用漁網做成鑰匙圈。
中華藝校學生:「用漁網把種子包起來的時候,對,我覺得還滿酷的,就是用成魚的造型。」
高雄市中華藝校老師簡耀庭:「與其說,讓他們說,我們不要亂丟垃圾,海洋已經很多垃圾汙染的問題,那倒不如讓他們實際地去接觸關於海洋汙染的東西。」
美術科的實物版,利用水性油墨的商品印製。
高雄市中華藝校老師潘士豪:「漁網它的韌度非常地好,所以看你要什麼形狀,你都可以去做變化。」
把包包壓印出漁網的花紋,落實舊傳統新文化的概念。
中華藝校學生:「我覺得很奇特,因為不是平常一般可以接觸到的東西,就是覺得它是垃圾。」
高雄市中華藝校老師潘士豪:「那我們在思考說,怎麼讓一個傳統的媒材,透過一個議題,再結合文創的商品。」
中華藝校學生:「您能否聽聽我的心聲,期盼能在哪一方目睹蓋婭的容顏,看見她守候海平線。」
中華藝校學生:「海,如此地湛藍,但,如今都已經變了。」
國文科強調意象,一首海洋詩培養學生珍惜資源的素養。
高雄市中華藝校老師陳慧儒:「畢竟能夠做到愛惜萬物資源,然後能夠珍惜身邊所擁有的資源,我覺得這個是人生一輩子應該要有的一個素養。」
而這樣的素養也進到國小學生的課程裡,除了教室用漁網做布置,不用的寶特瓶塗上顏色,也能變成有趣的創作。
國小部學生:「你可以把它當成小擺飾在家裡擺,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當成禮物去送給人家。」
國小部學生:「現在有可能的海洋是那麼地髒亂,然後是有一點暗暗的,可是我希望最後都可以變成這樣光明可愛的。」
走進有百年歷史的台灣博物館,常設展區裡其實也有廢棄漁網的影子。
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助理林佳葦:「這個是由藝術家王俊傑先生幫台博館設計,那他去萃取在我們博物館庫房裡面這些藏品上面的很多的元素,包括說日月的星辰,或者是像是百步蛇。」
變動的光影投射在地毯上,展現出原住民族的文化意象。
記者曾奕慈:「想要讓傳統的文化和技藝重獲新生,可以看到這一整面牆,它利用的都是泰雅族的傳統織紋,現在變成了裝置藝術的一種,而其實在這個展區,它運用的是一個海洋的意象,從一整面牆都是藍色的,一直延伸到了地板,而其實這個地毯也很特別喔!因為製造的時候,它有其中一種材料就是廢棄的漁網。」
美國地毯業者和倫敦動保協會,還有義大利紗線廠合作,收購來自菲律賓沿海40多個社區的廢棄漁網。
設計藝術公司承包經理林玉惠:「這些塑膠垃圾大部分都是廢棄漁網,而廢棄漁網最大的材質就是尼龍。」
尼龍同樣是地毯的主要材料,而這項稱作NetWorks的計劃,從2010年開始運作,跨國界、跨組織合作,到目前已經回收208公噸的漁網,長度足足可繞地球5圈。
設計藝術公司承包經理林玉惠:「從這幾個的海洋系列、草皮的系列,一直到這裡,妳可以看到非常非常仿生的這種編織的效果。」
從廢棄漁網到地毯的製造,整個流程必須跨國監控,一開始還得克服當地人的抗拒,但直到現在,廢棄漁網變成漂亮的地毯,部分獲利同時也回饋給菲律賓居民。
設計藝術公司承包經理林玉惠:「提供孩童就學的一個基金,那因為我們這樣子的一個動作,也同樣時間做到了什麼?做到保護海洋的責任。」
漁網可以是人類經濟來源的工具,卻也能成為汙染海洋的元凶,有效的回收再生,創造的不只是循環經濟,更能還給人類自己一片海洋美景。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