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立委簡肇棟今(29)日因食道癌過世,妻子、台中市議員張芬郁也緊急改書面質詢,趕回處理後事。而台中醫院副院長、胸腔外科醫師葉周明也說明,若有抽菸、喝烈酒、嚼檳榔或喝熱湯習慣,都是高危險群,末期存活率更是僅5%。
更多新聞:前綠委簡肇棟食道癌病逝享壽70歲 愛妻議員發聲
 
葉周明解釋,食道癌一般好發在男性,原則上是50到70歲,但西方跟東方社會成因大不相同,東方社會多為「鱗狀細胞癌」(扁平細胞癌),病因通常是抽菸、喝烈酒、嚼檳榔或喝熱湯習慣,甚至有些是誤喝、故意喝鹼水,都有可能導致食道會灼傷,癌病變機率較高。
至於西方社會則是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後形成「腺癌」。同時葉周明補充,若是及早發現治療,食道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70%、第二期、三期、末期則降到40、20和5%左右。
此外,由於食道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患因為仍舊能進食,所以極有可能輕忽,等到出現吃了就吐、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完全沒辦法進食等症狀時,往往已經擴散轉移,嚴重時會吐會痛,加上食道前面是器官,少部分病人腫瘤會刺穿過去,造成出血。
 
因此葉周明呼籲,若是有抽菸、喝烈酒、嚼檳榔或喝熱湯習慣,或是家族史的民眾,「最好是盡早戒除」且得定期健康檢查,以提升食道癌的控制率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