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習慣通常早餐會吃得比較少或是選擇不吃,因為生活習慣的關係,晚餐會吃比較多,如果晚上吃比較多的話,尤其是經常與朋友們聚餐啊,碳水化合物像是脂肪、反式脂肪,吃過量的話,隔天早上空腹血糖就很難以控制,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早餐希望以低GI的飲食為主!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很難固定,經常一忙起來過了用餐時間,甚至到睡前可能才吃晚餐,就因為如此若沒有運動,導致體重上升,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必須減重!然而近年來間歇性斷食成了趨勢,不少人選擇早餐不吃,來達成一天有16個小時不進食目標。日本學者指出,糖尿病患者被要求控制飲食,但最好不要放棄早餐,因為早餐是攝取卡路里的最佳時段。」
從事美髮業的黃小姐,資歷超過20年,面對預約客人一個接著一個,要控管好時間準時完成,心理難免有一點壓力,再加上時常提醒自己不可以久坐,盡量避開吃高熱量食物,過去為了預防體重增加,曾一天只吃一餐!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生理時鐘影響著葡萄糖和脂質的平衡,而用餐時間又與生理時鐘的調節息息相關。有研究發現,那些習慣早早進食,特別是在上午8點之前吃早餐的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在上午9點之後吃早餐的人還低。而晚上9點之前吃晚餐的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比10點之後吃晚餐的人還低。」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168斷食的確在控制體重部分呢,可能有短暫的好處,因為在斷食的當中呢,可以燃燒我們身體的脂肪,來代替我們的熱量,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斷食的這個期間呢,我們要注意到水分的補充,我們腸胃的一些不適,還有我們情緒上的一些反應,長期來講這個168斷食的,長期的對身體的影響,目前並沒有長期的這個研究,我想也不要經常來做這件事情。」
研究指出,在日夜節律正常作息下,上午8點前吃早餐,血糖比較容易趨於正常,也比較不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能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傳統上一日三餐,是屬於文化跟文明的約定俗成,它其實從來沒有規定說一個人一天要吃三餐,所以我們農業時代的時候,早上一餐在傍晚的時候吃一餐,中午其實不見得有用餐,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說他一天只要兩餐,那其它時間包括穩定的睡眠,血糖可以維持得很好的模式。」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所謂的『第二餐效應』,就是指透過前一餐的飲食內容來調節,後一餐的飯後血糖反應。選擇吃高蛋白質早餐的人,比起吃高碳水化合物當早餐的人,更能減緩進食後的血糖波動,隨後一餐的血糖反應也更能維持良好的控制!」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在早餐之後就有飽足感,那可以減少在第二餐,午餐跟晚餐的攝取的量,那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那早餐的食物熱量呢,也會能夠讓早上的熱量吸收,是更好的,有時候的胰島素的敏感性是最高的。」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打亂生理時鐘,會使胰島素分泌效果減弱。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教授王治元:「很多西方國家在南美洲,或者是不管西班牙的背景,他們出現的時候早餐跟晚餐,或者是午餐跟晚餐的文化,所以這個文化會不會影響到血糖的結果?當然是會的。」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如果我們吃的飲食是高纖維、低脂肪、低碳水化物,由這樣的話,可以控制我們的體重,可以控制我們飯後的血糖,可以減少血糖的波動,我想是不會讓這個血糖增加,是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但是沒有辦法只靠只吃兩餐來預防糖尿病。」
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博士候選人暨營養師廖誼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中午之前禁食可能會引發午餐和晚餐,餐後高血糖和胰島素反應受損,可見不吃早餐對於葡萄糖調節的影響是會持續一整天的。」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