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15年高居癌症患者人數之首,且每年平均會新增16829人。對此,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系教授蔡英傑就指出,民眾每次上完廁所之後,就應該觀察一下本身的排便情況,若發現4種症狀的話,就很可能已是大腸癌初期。
蔡英傑在臉書上發文指出,大腸癌雖然連續15年高居國內癌症患者數之冠,但絕大多數的大腸癌生長速度都很慢,且不太會轉移。蔡英傑表示,有非常多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5至10年的時間後,慢慢癌化而生成,若患者能夠在早期發現息肉並切除的話,就可有效降低癌化的機率。
蔡英傑建議,民眾在每次上完廁所之後,應該先觀察一下大便的顏色、型態、味道、排便感覺之後,再進行沖水的動作。蔡英傑解釋,此舉能夠讓自己更加瞭解自身的腸道健康狀況。
蔡英傑透露,若民眾發現「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舒服」4大症狀的話,就應該要提高警覺,可儘速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大腸癌初期搗亂。
最後,蔡英傑也提醒,國健署目前有免費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可每2年接受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假設結果呈現陽性的話,就應該立即接受大腸鏡檢查。另外,一般人可在50歲接受第一次的大腸鏡檢查,但若有家族病史的話,建議提前到40歲即進行。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