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打到今天2年2個星期又2天,在看不到盡頭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烏克蘭應該要有勇氣舉白旗,透過談判結束戰爭。此話一出,立刻引發烏克蘭和鄰國波蘭批評,認為這等於叫烏克蘭投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更酸,不要在2500公里外「虛擬調停」。不過教宗強調談判絕不等於投降,週日也再為烏克蘭和平祈禱。烏戰至今死傷無數,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東南部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美聯社記者用鏡頭記錄的《戰場日記》,在獲獎無數後,再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近來俄羅斯在戰場上占上風,烏克蘭缺彈藥兵力之際,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接受瑞士公共廣播公司RSI訪問時一番話,引發各界議論。
天主教教宗 方濟各:「我認為最強的強者是那些看情況、為人民著想、有勇氣舉白旗,並進行談判的人,今天你可以在國際強國的幫助下談判,有一些國家(可以幫忙)。」
教宗是在上個月接受訪問,預定20日在新文化節目播出,他表示烏克蘭應該有「舉白旗」的勇氣,並透過談判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
天主教教宗 方濟各:「『談判』這個字是個有勇氣的字,當你看到你被擊敗,事情進展不順利時,你要有勇氣去談判,你感到羞恥,但如果再這樣下去,會死多少人?然後結局會更糟。」
據了解,這是教宗方濟各首次用「舉白旗」或「戰敗」的字眼來談烏戰,他強調談判絕不是投降,不要以談判為恥,應在事情變得更糟前行動。教宗也提及土耳其願當中間人,至於他是否願意居中調解,教宗說「我在這裡」。不過教宗口中「受難的烏克蘭」,自然對這番話大表不滿。
烏克蘭總統 澤倫斯基:「他們(烏克蘭牧師)用祈禱、言語和行動來支持我們,這是與人民同在的教會,而不是在2500公里遠的某處,在想要活命的人和想要摧毀你的人之間,進行虛擬調停。」
儘管沒有直接點名教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駁斥與俄羅斯談判的說法,直言別在那邊遠距離「虛擬調停」。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則在社群上回批,表示「我們的國旗是黃色和藍色」,強調那是他們生存、死亡和勝利的旗幟,永遠不會舉任何其他旗子。
烏克蘭外交部長 庫列巴:「我們需要的是不受限制,和及時供應各類武器彈藥,以確保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以及歐洲戰爭不會外擴。」
梵蒂岡發言人則發表聲明,指教宗是沿用記者使用的「白旗」一詞,用它來「表示停止敵對,以及透過談判的勇氣達成停戰」。不過不少人認為教宗的言論等於呼籲烏克蘭投降,是政治不正確,對作戰更是致命傷。但烏戰至今平民死傷無數,上個月澤倫斯基說烏軍共3萬1千人陣亡;光是在當初被圍城,而後淪陷的東南部戰略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就至少2萬5千平民喪生。
美聯社記者用鏡頭記錄馬里烏波爾20天的《戰場日記》 (20 Days in Mariupol,又譯《馬里烏波爾20天》) ,在橫掃美國導演工會和英國電影學院獎後,10日再勇奪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是烏克蘭國家史上第一座奧斯卡。
《戰場日記》導演 柴諾夫 (Mstyslav Chernov):「我非常榮幸、非常榮幸,但我可能會是這個舞台上第一位說,我希望我從來沒有拍過這部電影的導演,我希望用這個來換俄羅斯,永遠沒有攻擊烏克蘭,永遠沒有占領我們的城市。」
在烏克蘭出生的美聯社影音記者柴諾夫,在台上沉痛表示寧可用這座小金人,來換俄羅斯沒有入侵烏克蘭。開戰初期,在俄軍發動猛烈攻勢時,他們是留在當地唯一的國際記者,當時因網路訊號不穩,只有約40分鐘的畫面即時傳出來;他們順利脫身後,決定拍攝的30多個小時的影帶,必須做點什麼,最終誕生了這部紀錄片。
《戰場日記》導演 柴諾夫:「電影形成記憶,記憶形成歷史,所以謝謝大家,謝謝你們大家,感謝烏克蘭,榮光歸烏克蘭。」
柴諾夫說這部片就是揭露烏戰真實的一面,也在在提醒世人戰爭是正在進行式。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上週五,在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談後表示,土耳其準備好舉辦烏俄和平峰會來結束戰爭,不過澤倫斯基表示首場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不會邀俄羅斯,但在烏克蘭與盟友商定和平路線圖後,就可以邀俄羅斯代表參加。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