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叛國、間諜罪行規定的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在擱置20多年後,重回香港!港府週二開啟立法諮詢程序,把原本3個月的諮詢期壓縮到4周,還疑似刻意排除「香港記者協會」等敢言團體參與諮詢。新法案對「國家機密」定義與大陸一模一樣,涉及公眾利益以及媒體報導也不在豁免範圍。儘管官方強調立法是為了讓香港更好,但分析認為,這種比《國安法》更嚴格的新法案,恐將使香港更封閉且趨向「一國一制」,投資者信心下滑,離港潮再起。
香港示威民眾(2003.07.01):「還政於民。」
2003年,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在北京當局授意下,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要把涉及叛國罪行的規定,納入這個當時擁有大量外籍永久居民、且默許雙重國籍存在的開放社會,引發港人強烈反彈,更出現香港史上首見、50萬人上街的大規模示威。
中國大陸人大常委會司儀(2020.06.30):「通過。」
2020年,北京當局把《國安法》置入香港後,整體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大改變,言論空間大幅限縮,反對聲音幾乎再也聽不到。就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被擱置超過20年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再次被提上檯面。
香港特首 李家超:「我宣布,政府今天正式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展開公眾諮詢。(01.0040-0045)盡快將23條立法工作做好、完成,早一日是一日。」
港府週二(1月30日)推動的23條立法,一方面加快程序,把董建華時期所設的三個月公眾諮詢期,大幅縮短到只有4周;公眾諮詢的對象,更疑似刻意排除部分勇於提出不同意見的團體,例如「香港記者協會」。
香港保安局局長 鄧炳強:「我們覺得他(香港記者協會)沒有認受性,所以我們沒有找他。」
新法案涵蓋了叛國、煽動叛亂及境外干預等5大類罪行。其中「竊取國家機密及間諜行為」罪,對「國家機密」的定義與大陸一模一樣。此外,媒體報導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行為,也沒有被新法案列入豁免範圍;分析坦言,這恐怕會讓香港更趨近「一國一制」。
香港保安局局長 鄧炳強:「公眾利益是很高的公眾利益,不是滿足好奇心,因為我們談的是,跟國安比對,純粹滿足好奇心,是否符合?我相信大部分情況未必是。」
新法案中的部分罪行還與《香港國安法》有所重疊,港府稱,這是為了充分反映罪責,並且不排除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行為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罪名起訴。
此外,新法案禁止與外國政治性組織建立聯繫,否則就可能構成「境外干預」罪行。在定義不明確下,外界擔憂未來連企業之間的商業合作,或是慈善團體的救災合作,都會受影響。
香港立法會議員 狄志遠:「例如我去到那裡有災情,找到這個NGO,在地區上都做了很多服務,我們對他有信心,我們和他合作,但我們不了解他背後有甚麼故事,這個情況下會否變成一個危險環境。」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楊艾文:「他們(港府)很可能會對外國政治組織或外國代理人用更廣的定義,與外國政府有某種聯繫的企業或團體,就可能會因此被抓。而且即便只是一個商業企業或者合資企業,人們也必須更仔細地審視資金來源。」
學者坦言,這回的23條立法,不但罪行涉及的範圍比《國安法》更廣,帶來的效果,恐怕會切斷香港與境外的聯繫,導致香港社會變得加孤立封閉,在意識形態上會變得愈來愈像大陸。
歐盟發言人更坦言,23條立法的嚴厲程度,甚至超越《國安法》,擔憂香港僅存的自由恐怕將進一步被削弱。
英國安全事務大臣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週二(1月30日)在倫敦出席公開活動時,也批評23條立法摧毀香港的自由、機會與公正法律,只會讓外國投資者信心大幅下降,香港繁榮要素也因此消失。
香港特首 李家超:「(23條營造)安全和穩定的環境,對經濟發展必然有利。」
香港立法會主席 梁君彥:「香港早已渴望23條立法。在公開場合,我認為我們(立法工作)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
港府則是從上到下全面效忠,高分貝反駁23條立法會讓香港更沉淪、甚至引發新一波離港潮的說法。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 汪文斌:「23條立法完成後,有利於保護香港全體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於保護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利益,我們對此完全支持,這也是香港社會的普遍期望。」
北京當局也發動宣傳戰,從中聯辦、外交部等政府部門,以及新華社等官方媒體,紛紛高喊23條立法有利香港發展。中國駐英國使館等駐外單位,則發文反駁國際社會的批評,要求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香港居民 區先生:「我不反對,因為這對我們社會有全面性助益。」
香港居民 李先生:「我擔心自己講的話會違法。」
香港居民 羅先生:「沒留意這方面,我家電視好幾年沒開了。」
對香港民眾來說,如今的香港社會雖然不用再擔心有大規模示威影響人們出行,卻得面臨警察在街頭無理由盤問增加、股市降到歷史低點、消費與經濟活動轉向深圳等現實。港府這回推出的23條立法,到底會達成官方宣傳的「由治到興」,或者讓香港更接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人們心裡自有答案。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