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不只造成天氣災害,海洋生態也因此改變,並進一步影響人類餐桌。日本的秋刀魚因海水溫變化,為了覓食往北移動,但因不耐寒冷,大量死亡或發育不良,導致日本捕獲量銳減,價格創下新高。另外,鰻魚也同樣因氣候變遷而減少,日本正嘗試人工完全養殖,希望穩定產量、壓低成本,讓日本食用鰻魚的文化不至消失。
秋天腳步進了,又是秋刀魚油脂豐厚、肉質鮮嫩的季節。
日本民眾:「去年開始貴了不少,沒什麼機會能吃到。」
日本民眾:「好瘦喔,太瘦了,以前很肥的。」
有名的北海道秋刀魚新鮮到貨,雖然價格翻倍,個頭又不大,還是讓人趨之若鶩,畢竟再挑剔下去,只怕是想吃也沒機會。
曾經的庶民美食如今已成回憶。日本的秋刀魚捕獲量年年下滑,從2008年的34萬噸,到2022年不到2萬噸,如此劇烈的變化,學者決定追根究底。
日本水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富士泰期:「秋刀魚現階段的確發生許多變化。」
官方調查小組前往釧路外海,勘查範圍約3300公里,海水溫大約8至9度,這對喜愛12、13度的秋刀魚來說太冷了,然而調查小組卻在這片海域大量捕獲。
秋刀魚生態調查組員:「長272(公釐),重91(公克)。」
日本水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富士泰期:「最大的印象就是太瘦了,幾乎都不到30公分。」
在冷水區的秋刀魚又瘦又小,而到了原本的棲息水域,現身的竟是沙丁魚群。專家分析認為,秋刀魚是為了覓食而「北漂」。
日本水產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富士泰期:「要存活必須要有食物,所以魚群北上尋找,到了北方雖然不愁吃,但對秋刀魚來說太冷了,大概7度左右就會死掉,是會對牠們造成壓力的溫度,當然就影響到了成長。」
學者解釋,秋刀魚以浮游生物為食,而浮游生物通常會隨著親潮往南走,秋刀魚只要「坐等吃」就好;但近年的極端氣候,使得黑潮角度變大,把親潮推了出去,浮游生物不南下,不耐寒的秋刀魚只能冒死北上。學者表示,氣候變遷已是事實,除了持續對生態調查研究,國際社會也必須遵守資源管理。不過,日本人餐桌上的警鐘不僅如此。
夏天熱得叫人提不起勁,「土用丑日」這天日本人一定要吃鰻魚補體力。但同樣受到氣候變遷所害,饕客喜愛的野生鰻魚一年比一年稀少。日本野鰻的完整生態始終神秘,目前只知道鰻魚會在4到11月間,前往馬里亞納群島海域產卵,之後魚苗乘著海流北上,再回到日本。也因為對野生鰻的不了解,想獲得魚苗只能下海抓,難以人工大量飼養。為了確保生態與飲食,日本水產研究所挑戰野生鰻「從卵養起」。
日本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高崎龍太朗:「這是出生三天的鰻魚寶寶。牠們的自然棲息地是太平洋,牠們在海裡吃什麼很難查證,很多地方我們都還不知道。」
飼養生態謎樣的野生鰻魚,讓研究員煞費苦心,光是調配飼料,就花了30年時間,總算讓鰻魚寶寶願意張口。但難題還沒結束,幼魚大約要250天才能長到成魚,成長期間一天要吃五頓飯,水也得每天更換,非常消耗人力,養成的鰻魚一尾約3千日圓,比在自然環境中捕獲的貴了5倍,離商業化還有很大努力空間。不過,專家們也嘗試以量制價。
日本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高崎龍太朗:「這裡是完全養殖的鰻魚,除了這些小寶寶之外,牠們的父母當然也是在這裡長大的。」
研究團隊從養殖魚群中挑出「勝利組」做為種魚,希望延續頭好壯壯的優良基因,培育出擁有暴風成長DNA的後代,以提高存活率、縮短生長期、壓低飼養成本,讓野生鰻魚不再高不可攀,也不必為了滿足人類口慾,而犧牲環境與生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