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印度新德里G20峰會,週日閉幕。峰會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欽都缺席。分析認為,習近平不來是為了讓印度沒面子,並表達對西方秩序的不滿,這卻給了印度與美國重塑國際朋友圈的機會。不但印度推動非洲聯盟入會,搶奪中國在開發中國家的主導地位,美歐印三方更推動「印歐經濟走廊」,抗衡北京的一帶一路。義大利還向大陸總理李強表明計畫退出一帶一路。這對北京的國際地位以及一帶一路的公信力,恐怕都帶來衝擊。
隨著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把G20輪值主席槌,交到巴西總統魯拉手中,為期兩天的2023年G20峰會宣告落幕。
整場峰會,東道主印度成最大贏家。包括成功推動「非洲聯盟」取得正式G20會籍,讓這個擁有55個會員國的國際組織,成為G20中,唯一與歐盟相同的區域聯盟成員。
非洲聯盟主席 阿蘇馬尼(Azali Assoumani):「非洲當然有內部問題,我們必須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而G20那些經濟力量強大的國家,可以幫助非洲解決這些問題。」
向來與非洲聯盟關係密切的印度,得以藉機提升在全球開發中國家的地位。莫迪更樂見非盟的加入,讓G20朝新興開發中國家傾斜,成為「人民的G20」。
印度外交部長 賈伊尚卡爾(Subrahmanyam Jaishankar):「至於俄羅斯,G20領導人宣言的地緣政治部分,總共有八個段落,其中七個實際上都關注在烏克蘭問題上。」
除了推進開發中國家在G20裡的地位,印度還成功通過一份,不直接譴責俄羅斯侵略惡行的「新德里領袖宣言」。其中雖然強調衝突為人類帶來痛苦,並要求所有國家不得使用武力奪取領土,但刻意避談俄羅斯,更不直接提及當前烽火連天的烏俄戰爭。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很明顯在G20的會議桌上,各國都清楚地感受到了(烏俄戰爭的)後果,並希望俄羅斯停止侵略。而我認為(新德里)宣言反映了G20中幾乎每個國家,對烏克蘭與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強烈支持。」
新德里宣言的措辭,雖然比去年的峇里島宣言要弱,卻成為與會國家的最大公約數,也為地主印度再添一功。
更重要的是這回峰會上,印度與美國、歐盟要合作興建跨國鐵路與航運走廊,計畫把印度、中東和歐洲,連結起來。
印度總理 莫迪:「在未來,這將為印度、西亞和歐洲之間的經濟一體化,建立起有效聯繫,並為互聯互通以及發展,提供可持續的方向。」
這個由美國總統拜登所發起、被視為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全球基建計畫,不但有助美印兩國關係加深,更符合美國與歐洲的「去風險」方針,加速全球商務、能源和數據從印度流向中東和歐洲。
歐盟執委會主席 范德賴恩:「這絕對是歷史性的。這將是迄今為止印度、阿拉伯灣和歐洲之間最直接的連接,鐵路連接將使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速度提高40%。」
美國總統 拜登:「這個項目,遠遠不止於鋪設軌道而已。它還涉及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貿易、加強供應鏈、促進互聯互通。(0212-0215)這是一場改變遊戲規則的區域投資。」
但這個全長超過4千8百公里的「印歐海陸經濟走廊」,目前還在初始階段,與已經推動十年的中國「一帶一路」有明顯差距;再加上這個經濟走廊,地理上很難繞過伊朗、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這三個與中國關係緊密的國家;此外,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如今關係雖已正常化,卻仍存在衝突可能,都為這個龐大的全球基建計畫,埋下變數與隱憂。
因此對北京當局來說,這個「印歐經濟走廊」只算是「一帶一路」政策的「遠慮」,迫切的近憂,來自唯一一個G7參與國即將退出的衝擊。
義大利總理 梅洛尼:「很高興見到你。」
梅洛尼選在G20峰會第一天,在雙邊會談中當面告訴大陸總理李強,義方計畫退出一帶一路,李強趕忙喊話三思。
義大利總理 梅洛尼:「我們談到了『一帶一路』,但也不只有『一帶一路』議題。我們與中國有戰略夥伴關係,因此儘管『一帶一路』倡議存在問題,但這並不是構建我們與中國雙邊關係的唯一因素。」
義方雖然還沒做出最後決定,但直指部分未加入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反而跟中國有更良好的經貿關係,似乎暗示退出已勢在必行,只是要用更和緩方式降低衝擊。
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學者 柯格曼(Michael Kugelman):「也許習主席正試圖向美國和G20的其他西方成員發出這樣的信息:北京當前沒興趣於與你們西方勢力攪和了。」
這次峰會,習近平不但人不到,中國媒體更對李強和拜登的場邊會談,全體消音。學者認為,中方是要藉此表達對印度東道主,以及西方規則秩序的不滿。
美國總統拜登vs.記者:「(拜登總統,習近平主席的缺席對峰有影響嗎?)他如果能來當然好,但沒來也沒影響,峰會進展順利。」
但中俄兩國元首的缺席,實際上恐怕反而給了美國更多空間,重塑國際朋友圈。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