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的第一場國務卿中國訪問,以布林肯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35分鐘簡短會談,畫下還算成功的句點。透過這趟訪問,美中雙方達成關係必須穩定的共識,也同意促進人員與航班交流,布林肯更預告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美中官員互訪,例如中國外長秦剛訪美,以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可能訪中。拜登稱贊布林肯並認為當前「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分析則認為,美中兩國接下來可能進入溝通與衝突反覆上演的「冷和平」階段。
美中兩國歷經「間諜氣球」與「古巴間諜站」等風波干擾,拜登政府總算在任期後半段,完成了自家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訪問任務,並藉習近平與布林肯的會談,為急速下滑的美中關係,建立回穩基礎。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國與國交往啊,總要相互尊重,以誠相待。」
儘管布林肯這次終於見到了習近平,與5年前,也就是2018年10月的上一次美國國務卿中國行,見不到習近平相比,有明顯進步。但這場外界矚目的布習會,一直到開始前1個小時才向外界公告,會談時間也僅短短35分鐘,只能說是一場行禮如儀的表態。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雙方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也取得了進展,達成共識,這很好。」
習近平肯定布林肯與中方秦剛、王毅前後總計約10小時的長談,並認同需要讓中美關係穩定下來,但也強調「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塑造對方,更不能剝奪對方發展權利」。
分析認為,這顯示雙方在恢復接觸的同時,仍存在巨大且棘手的分歧,雙方的利益衝突,難以避免。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我提出了美方的擔憂,這也是越來越多國家的相同擔憂,那就是對中國在台海,以及南海和東海挑釁行動的擔憂。」
共軍在周邊海域積極開展軍事擴張,對區域安全帶來的威脅,就是重要分歧之一。這一點從6月初在南海空域以及海域,先後發生的美中軍機、軍艦差點相撞事故,充分展現,因此美方希望能與中方加強軍事溝通,防止摩擦演變成衝突,但這個企圖明顯受挫。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我認為我們擁有這種軍隊對軍隊的溝通管道,是絕對重要的。但目前,中國還沒有同意推進這一進程。我認為這是我們必須繼續努力解決的問題。」
至於被中方視為「惡意卡脖子」的高科技競爭,以及晶片等供應鏈提高韌性作法,布林肯向中方強調,這只是為了去風險並保護自身國家安全,美方無意脫鉤斷鏈。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對我來說,這趟訪問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向我們的東道主中國,消除誤解,也就是我們尋求在經濟上遏制中國發展的誤解。不是這樣的,如我所說,我們沒有要脫鉤,我們是致力降低風險並尋求多元化。」
德國總理 蕭茲:「去風險,是的,脫鉤,不要。G7無意阻止中國的經濟崛起。」
同樣表達不脫鉤態度的,還有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19號他在柏林舉行的商業會議上,重申G7尋求的是在原物料等領域,降低對中國的「危險依賴」,而不是試圖制衡中國經濟崛起。他也樂見布林肯的中國行,讓美中關係取得一些進展,呈現出一個好兆頭。
德國總理 蕭茲(06.14):「中國與世界貿易和全球經濟關係的融合,不應受到損害,但同時,我們必須考慮對我們產生的安全問題。」
維持經貿關係的同時,德方也對中方帶來的安全威脅,表達擔憂。蕭茲日前公布德國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就正式把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以及系統性對手」。
在德國政府逐漸走向這種合作與批判性同時存在的當下──
中國大陸總理 李強:「你好呀。」
中國大陸總理李強,19號選擇以德國作為上任後第一個出訪的國家,20號更與蕭茲共同主持第7輪中德政府磋商。鑒於當前中國大陸的貿易出口與經濟表現都呈下滑趨勢,李強這趟訪問,彰顯北京當局對於拉攏德國與歐洲等經貿夥伴的迫切期待。
李強在會談時就強調,中德雙方「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不發展」。儘管李強期待透過對德國與接下來法國的訪問,來降低歐洲老朋友的不信任感。
TVB主播:「據報歐盟計劃,限制向中國等出口關鍵技術和投資。」
但歐盟仍傳出,為了避免烏俄戰爭所反映出的,過分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重演,歐盟執委會計畫推出一系列,包括篩選對外投資與出口管制措施,防止中國在內的競爭對手,取得歐盟在AI、6G、量子計算與生物科技等方面的技術,並用在軍事上。歐盟下周起將與成員國討論,希望9月底能達成共識,年底前公布納入管制技術的名單。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