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台灣日夜和南北的溫差相當大,即將邁入黃金周連假的日本也一樣,忽冷忽熱春夏交替之際,讓不少人自律神經失調,身體出狀況,今年上門求診的患者是往年的一倍半。而我們出門前常看的天氣預報,其實也能成為企業拓展商機的指標,日本三重縣一家百年食堂,就透過AI分析一週天氣預報,來預測每天的來客數和各個餐點的銷量,成功拉高業績,也減少食材浪費。
天氣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不只台灣如此,日本也一樣。
日本民眾:「感覺跟不上氣溫變化腳步,非常令人困擾。之前很熱的時候覺得都曬黑了,感覺是否已經得要塗防曬了。」
今年春天日本氣候似乎亂了套,東京櫻花寫下觀測史上最早開花紀錄,甚至有4天高溫超過攝氏25度,但本週最低溫又掉到10度上下。雖說春天原本就溫差大,不過今年似乎特別厲害,過去一個月,東京有16天早晚溫差10度以上;最高溫超過往年均溫的日子有23天,是過去5年來最多。俗話說「春困秋乏」,日本則有所謂「春日倦怠症」,有診所甚至設特別門診,今年上門求診的患者是往年的一倍半。
內科診所院長 久手堅司:「(一週內)有些天氣溫驟降,有些天驟升,就容易給自律神經負擔,早上很冷,中午很熱,傍晚又變冷,像這樣反覆持續下去,自律神經就會越來越無法調節。」
醫師表示溫差超過7度,就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累積疲勞,出現頭痛、頭暈、肩膀僵硬、不舒服等症狀,因為當身體習慣溫暖之後,早晚又突然「冷回冬天」,身體就容易不適。專家說要克服春日倦怠,規律的生活很重要。
醫師 伊藤博道:「(適溫下)慢慢入浴,看著電視或手機螢幕,就算突然想睡,也無法好好睡,晚間良好的睡眠品質,有助隔天自律神經發揮調節功能。」
另一項對策則是衣櫃換季,要分階段慢慢來,冬衣不要一口氣全收光。
服裝換季顧問 鈴木久美子:「想說該換季了,就把冬衣滿滿地塞進去,但塞到衣櫃深處,梅雨季涼颼颼的時候就拿不出來,把冬衣先放在抽屜深處備著可能比較好。」
與我們生活和健康習習相關的天氣,相關氣象資料也可成為商家營運的指標。這家位於伊勢神宮外宮參道的百年老舖食堂,主要使用地方高級食材,業績持續成長。開店前的晨會,員工一定會聽到的重要訊息,是這個──
餐廳員工:「今天預估218名顧客,業績52萬日圓,銷售預測伊勢烏龍麵最多,30份,特製手捏壽司26份,手捏壽司24份。」
主管匯報的是當天來客數和餐點銷量的具體預測,主要是根據一週預報,包括天氣、氣溫、降雨機率、雨量、風速,再加上實際銷售成績、店鋪前來往行人等20個項目,經AI人工智慧分析,預測每小時來客數和點菜狀況;店家8年前就開始導入,精準度年年提升,現在準確率達83%。
餐廳第四代社長 小田島春樹:「比如天氣不好,客人會減少,這個大概可以猜到,但具體會減少多少%,減少趨勢有多少,這要把過去天候不好的日子,(數據)全部收集來看才知道。」
當天進貨也會根據餐點銷量預測調整,減少肉類、魚類、米飯等生鮮食材廢棄,不但能改善食物浪費,也大大提升收益。而從大數據分析晴雨天顧客消費,也讓商家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四月雨天的業績竟高於晴天,雨天來客數少於晴天,但雨天每個人平均消費額,比晴天高出650日圓;店家於是在下雨天,換上不同的主打餐點海報,改推松阪牛等地方高級食材的菜色刺激食慾,來提高消費單價。
氣象廳氣象事業支援企劃室長 竹內綾子:「(少子高齡化下)工作人口越來越少,必須提高生產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氣象資料這種數字上容易使用的數據,跟自家商業組合,就可以提高生產性。」
不過根據統計,日本有65.7%的產業受天氣影響,但當中僅10.7%分析活用氣象資料。日本氣象廳兩年前開始成立「氣象資料分析師」育成講座認定制度,要助企業培養相關能力,活用氣象大數據,促進經濟活動。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