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胡歌認證鄉音「濃濃台灣腔」:不分彼此 《繁花》狂飆30集滬語

記者 羅凌筠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3 11:2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3 11:23
胡歌在《繁花》講滬語台詞,身邊朋友說有台灣口音。(圖/澤東電影、MyVideo提供)
胡歌在《繁花》講滬語台詞,身邊朋友說有台灣口音。(圖/澤東電影、MyVideo提供)

胡歌主演的王家衛首部電視劇《繁花》,為了忠實呈現60至90年代上海原貌,王家衛在拍攝時,就讓大部分演員皆以上海話(滬語)演出,胡歌訪台時也提到,「我的普通話帶滬語口音,很多朋友說有台灣口音,我要求證,我的鄉音有台灣口音嗎?」聽到有人答「有」,他說:「那我更開心,說明我們不『昏』彼此,哈哈哈。」

更多新聞:消失10年!本土劇男星轉行「慘賠6位數」 暴瘦15公斤

 

《繁花》改編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說,講述上海60年代至90年代,一介工人阿寶如何成為叱吒商場的風雲人物,金宇澄透露,「導演說一句話特別打動我,他說你寫的就是我哥姊的事情。」出生上海、在香港成長的王家衛也表示,自己哥哥、姊姊一直住在上海,跟《繁花》劇裡是同一代人,「很想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所以我決定改編這部小說。是什麼讓阿寶成為寶總,一夜之間成為時代弄潮兒,書裡面沒有提過,我們的劇肯定可以給觀眾一個在原著裡面看不到的上海阿寶。」

更多新聞:民歌高峰會要掰了 55歲玉女歌手當阿嬤「凍齡美貌」曝光

在原著裡面有1000多處「不響」,成為貫穿電視劇《繁花》30集的靈魂,字面上的意思是「不作聲」,王家衛特別解釋,「不響不代表沉默,它是一種留白,凡是我不想講的、我不能講的,講了為難自己的、為難別人的,不響,這也是一個創作者的態度。」對於年代歷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記憶,王家衛說,「我只講我能講的、我想講的、我講得好的,『不響』就是金老師創作的密碼,這也是我改編這本書的密碼。」
 

《繁花》胡歌(右)、游本昌是商場師徒。(圖/澤東電影、MyVideo提供)


《繁花》講述90年代的上海處處是機遇與希望,工人「阿寶」(胡歌 飾演)憑藉改革開放的春風和自己的打拚,躋身成為商界後起之秀「寶總」,離不開高人「爺叔」(游本昌 飾演)與夜東京老闆「玲子」(馬伊琍 飾演)、外貿總公司「汪小姐」(唐嫣 飾演)的鼎力協助。而一家新開的大飯店「至真園」卻令他原本決勝千里的事業變得動盪驚心,他與身邊人的關係也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繁花》6月14日於MyVideo播出,每週五更新5集。


 
#胡歌#繁花#王家衛#唐嫣#台灣#上海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71

0.0793

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