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致力發展科技,現在更投入在AI應用和研發機器人,讓AI來當作曲家,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寫出一首交響樂,另外也有為自閉症兒童研發的治療型機器人,來看記者彭惠筠、焦漢文來自盧森堡的報導。
要創作一篇交響樂章,需要多久的時間呢?答案是1分鐘!因為作曲的不是人,而是人工智慧作曲家Aiva,這是盧森堡的新創公司發明的。
辦公室正中間就擺著一架鋼琴,隨時激發創意,而這位在彈奏的就是公司的創辦人兼CEO,來自法國的皮耶爾.巴羅。
AivaTechnologies創辦人PierreBarreau:「我來自藝術家家庭,我父親是電影音樂製作人,我母親是一名歌手,所以我一直對藝術、娛樂,有很大的熱情,然後當我上大學時,我到倫敦念書,我主修電腦科學。」
在父母薰陶下熱愛音樂的他,想要把音樂結合所學,而啟發這一切的靈感居然是因為一部電影。
電影雲端情人片段:「嗨我在這裡,嗨嗨我是莎曼珊。」
看似有點浪漫的創業夢,真正開始卻不是這麼容易,光是要建立起演算法和資料庫就相當耗時。
AivaTechnologies創辦人PierreBarreau:「過程是我們會先讓人工神經網路,看過三萬首的莫札特、巴哈、貝多芬,所有偉大音樂家的樂譜來訓練它,這個過程通常需要24到48個小時,就能看到有效成果。」
顛覆傳統的應用,讓AI能開始學習藝術美感,能為電影、電玩遊戲配樂,連盧森堡大公爵生日的慶祝大會上都演奏了一段AIVA創作的交響樂。」
要用AI做音樂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有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當中包括一位來自台灣的工程師。
劉建宏:「但這一間的確是最吸引我,因為他們非常新,他們用的技術也是現在最新的技術,出來的結果,也是我目前聽..最吸引人的。」
拿到博士學位的劉建宏,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就遠赴盧森堡,最主要還是因為台灣在AI應用的發展腳步仍不如國外寬廣多樣。
劉建宏:「其實在實驗室能跟我討論的,就是我跟我的指導老師而已,那來這邊就是大家隨時都可以討論,我們可以激發很多不同的想法。」
這群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懂樂理也懂程式,連銷售總監都會說7國語言。
銷售總監面試:「我中文名字是安生,天安門的安,先生的生,我英文名字是Ash…。」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安生,來自亞美尼亞,靠著自學學會7國語言,。
銷售總監面試:「但是我希望以後會說10種語言。」
他們各自發揮專長在AI領域摸索,另外也有人是將AI化為實際的醫療資源。
機器人示範:「哈囉我的名字是QT。」
名叫QT的機器人,就是所謂的社交型機器人,最初是為了自閉症兒童研發,會和他們說話,玩簡單的記憶遊戲
機器人示範:「換你了,非常好,我們玩下一關吧。」
這些其實都是為了促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和行為治療。
LuxAI共同創辦人:「因為小孩們真的喜歡和QT互動,而不是會逃避,而且他們也比較容易專心,注意力較為集中,他們會降低焦慮和destructivebehavior。」
像是部分自閉症孩子對臉部表情辨識能力比較弱,QT就內建了多種表情,能讓孩子學習辨認。
機器人示範:「我是開心的,我在哭。」
現在QT不僅應用在自閉症兒童上,還延伸到老年人的復健,物理治療上,比起過去只能靠著治療師,現在有機器人當輔助,也是AI跨入醫療的新起點。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02/08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