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的態度 是對社會的冷漠?還是簡單得只是想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作者 晨恩

2018/09/20 13:50
圖/TVBS

 

 

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永和房東被殺事件,從監視錄影機裡輕輕楚楚看到,被刺殺的房東倒臥在路上時,有多名路人從他的身旁走過,卻沒有一人對他伸出援手幫他一忙,導致這名房東可能錯過了急救的黃金期,新聞記者給予定義為「冷漠的社會」。

 

                                                                                                     

看到這則新聞之後,心中感到非常的難過、卻又很迷惑,真的是我們社會變得如此冷淡而麻木了,還是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種害怕與恐懼,導致我們在面對這些社會場景時,變得無法放開心胸去伸出及時的協助,畢竟每一個人都會害怕過度善良後,是否有不可知的危機與麻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曾經讀過一篇研究報告,國外學者運用虛擬實境製造出來一個火車廂,讓200名受試者透過穿戴裝置與電腦人物互動,實驗結果發現有40%的人會對虛擬車廂的人物角色,預測判讀虛擬人物是具有敵意、不友善的態度。

 

 

學者認為主要是我們會受到負面過往的生活事件、持續的壓力、睡眠障礙、創傷與藥物濫用等因素,觸發內在對於環境的偏執思考,影響了我們的情緒與行為。而這些因素好像是目前我們生活中,可以在許多人身上被觀察到的狀況,也說明了環境中快要有一半的人,會對我們生活產生負面、偏執的猜測與思考。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熱心卻換來被傷害批判的事件,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度不夠,而在個人力量又有限的狀況下,面對自己認知判讀為危險的場景時,為了保護好自己與家人,我們可能會採取最保守的人際因應方式,就是壓抑與退縮的防衛機制,試圖掩蓋掉心中原有的熱血,努力去營造出人際環境中的一個清楚界限。

 

 

我常在想「或許,我們的社會真的病了」。但究竟是誰讓我們的社會生病了,讓我們的生活持續充滿著鬥爭、仇恨與不信任,又是誰造就了我們生活的壓力擴大、天災人禍不斷地創傷痛苦,讓我們不斷在焦慮、擔憂,沒自信的脆弱自我情緒衝擊下,製造出了跳躍式的邏輯推理。

 

 

在面對自己所預測的壓力狀態下,我們的情緒與心理會面臨美國懷特。坎農說的「戰與逃的選擇」,畢竟我們的社會不是走英雄主義,在台灣多數人的性格是保守與忍讓的,為了避免自己的偏執思考去攻擊他人,我們只好選擇較為懦弱的避開行為。

 

 

下次,如果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不知道我們會選擇勇敢的站出來?還是選擇小心為妙的離開現場?無論我們的決定是甚麼,都不要去苛責自己是否正確,更不要自以為是地伸出手指責別人冷漠,在我們的心中總是有一些無法被窺視的脆弱傷痕,讓我們害怕成為自己心中所預判的「受害者」

 

 

 

延伸閱讀

愛情有很多種 妳是喜歡哪一種愛情呢?

愛就要勇敢說出口 否則哀怨將會來到…

文明社會的洗禮與教育 是否讓我們變得更軟弱?而開始討厭自己與生存的社會

更新時間:2018/09/19 14:3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晨恩

  • 「一個喜歡心理學與輕鬆生活的作家,希望透過心理與生活的結合,能讓每一位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因為閱讀與休息片刻後,擁有滿滿正向與溫暖的生活動力。」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