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嘉璐/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 我把孩子轉到實驗學校

作者 無限+生活誌www.sigmu.tw

2018/11/01 12:0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文章授權:無限+生活誌)

 

 

最近一位媒體同業的臉書po文,引起了一些討論。這位爸爸因為看不下去才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功課常常寫到三更半夜,和老師溝通幾經失敗,於是和妻子、兒子討論後,把孩子的課本給撕了,作為一種宣示、一種表態,隨即準備幫孩子辦理轉學。

 

 

這篇po文上了新聞,有編輯幫他下了個「最悍老爸」的標,同樣也是小學生的家長,我其實能體會這位爸爸無力也無奈的心情(如果我家孩子也有那種抄20多頁課本的作業,我恐怕也會把課本撕了!)。在我家孩子進入體制內學校後,這幾年的所見所聞和真實經歷,深深體會上小學不只對孩子們來說是人生里程碑,就家長而言不啻也是一段人生修煉,冷暖自知。

 

 

我們家的兩個姊姊,分別為小四和小二。目前這波由下而上的教改浪潮,被大家稱之為實驗教育,而我家大姊在體制外的團體自學,二姊現在還留在體制內的學區公小,不同的安排絕對不是因為「偏心」,而是兩個孩子兩種個性,所以會有因人而異的「差別待遇」。不過每每觀察姊妹倆帶回來的作業或學習成效評量,我真覺得兩人的受教模式可比實驗組和對照組。

 

 

做實驗,哪有保證會一定成功?實驗失敗的後果,我擔得起嗎?更何況是拿孩子的教育去做「實驗」?是把孩子的未來當賭注嗎?我想起在一次的演講中,推動這波翻轉教育不遺餘力的葉丙成老師提到,很多家長即便知道傳統教育已經不足以應付眼前瞬息萬變的世界,還是硬著頭皮讓孩子繼續跟著走下去,因為如果真的此路不通,反正絕大多數的孩子也都在這同一條大船上,終究還是比較有安全感。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家長,如果不是孩子在體制內的不適應,情緒和學習都有狀況,我肯定還緊巴著這個安全感,不敢貿然「實驗」!就像把課本撕了的那位爸爸一樣,非到不得已,不會把孩子帶離大船,另覓小艇。

 

 

把大姊從體制內帶離到體制外,我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先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每周三、五兩天(半天課)固定幫她請假,上午留在家裡我自己教,中午上班前再把她帶去共學團,滿足這個孩子需要較長時間和媽媽獨處的需求,先穩定了她在那段時間時常失控的情緒,同時間也多方留意各個實驗學校的相關報導,擇定理念相符的學校、和校長懇談兩小時,及至三年級下學期中才完成所有轉學程序。

 

 

很多人會好奇,體制外的學校是怎麼上課的?真的都不用寫作業嗎?都沒有考試壓力?其實每個體制外學校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教學模式,不能以一論之。

 

 

而在大姊的學校,雖然國語、數學等「工具學科」還是跟著課綱進度走,也有習作要完成,但其他學科的教學卻多元有趣許多,比起傳統課堂單向式講學,這裡的孩子會有很多機會在戶外走讀、五感體驗

 

 

又比方說自然課,上學期的「熱學」主題,老師就帶著孩子透過大量實驗授課,最後要求孩子們分組設計自製可以利用太陽光熱把蛋煮熟的裝置,作為這門課的「作業」及「評量」,因此孩子們必須進行團體討論、要上台簡報並面對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挑戰再回頭調整,除了學理知識,把裝置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整個過程,都是很棒的學習歷程

 

 

 

 

大姊轉學之後沒多久,一次老師傳來實驗課時孩子們的照片,我看到大姊全神貫注的神情,相比過去她在學校活動照片中的眼神放空,短短時間,孩子課堂參與狀況的差別之大,讓我吃驚。「真的就要離開了嗎?」在把大姊帶離體制的那段時間,我不時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現在回頭看,我很高興當時做了決定,這個實驗接下來還會如何?我也沒有答案,但基本上樂觀以待。

 

 

 

 

 

(作者/夏嘉璐,「主播、主持人」,是大多數人知道的夏嘉璐。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從電視新聞台開展,一直到現在,從沒離開過電視台。 而「妻子」,是讓我有歸屬的身份。27歲嫁作人妻,驚訝嗎?是啊!就現代的標準來說是有點早。至於「媽媽」,則是讓我成長最多的身份,陪伴三個女兒長大的過程,我好像也跟著再成長一輪,能讓我有這幾個丫頭每天繞在身邊吵我煩我愛我,是 神的奇妙恩典!)

 

 

 

延伸閱讀

奮起!在一念之間 從主播台到完成鐵人三項

「老闆 你的牛排流血了!」

只賺5元的生意 你做不做?

更新時間:2018/11/01 17:52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無限+生活誌www.sigmu.tw

  • ‎挖掘生活新鮮事、探索更美好可能 提供中保集團相關企業的產品服務,讓你資訊接收無時差,最豐富的吃喝玩樂資訊都在這!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