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央社
主計總處發布人力運用調查報告,106年非典型就業有80.5萬人,為歷年新高。副主計長蔡鴻坤表示,因非典就業者基數低,增幅相對明顯,對照近9年,近4年增幅較前5年減少一半。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每年5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統計」,從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為80.5萬人,為歷年最高,占全體就業者的7.11%,年增1.3萬人或0.07個百分點;若與民國97年相比,則增加15.5萬人或0.87個百分點。
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今天在行政院記者會解釋,社會現象都是累進的結果,觀察長期趨勢會較能看出就業結構變化,如可從金融海嘯以來分析,今年5月全國總就業人數1133.1萬人,比金融海嘯前一年的民國97年增加91.8萬人。
其中,典型全時就業者增加76.3萬人,但包括部份工時、臨時性及人力派遣的非典型就業者,則增加15.5萬人。也就是說,近9年來全時正式工作者增加人數約為非典型工作者5倍。
對於非典業人數占就業人口比重有逐漸升高趨勢,蔡鴻坤解釋,由於非典型就業者的基數較低,實際人數增加較典型就業者相對低很多,但換算成平均年增幅相對會高。
蔡鴻坤表示,隨著經濟情勢穩定,就業結構也改變,從97年到106年以來,非典型就業者前5年(97至102年)的平均增加率為3.2%,後4年(103至106年)為1.5%,兩者明顯的相差一半。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處長陳憫也說,為了解國人從事非典就業的原因,今年特別新增調查從事非典就業的問項。
其中,從事非典型就業者原因,找不到工作的比例約2成,其他因家務占14.4%,也有就業者本身就決定選擇非典型職業類別、占14.5%,因職類特性占28%。可以看出目前就業型態改變,其實慢慢接近其他先進國家的就業趨勢。
她也說,今年非典型就業占總就業人口比率7.11%,9年來雖然升高,但與日、韓非典就業比率逾2成相比,並不算高。由於今年是第一次作非典就業原因問項,未來還是會繼續注意相關變動情況。(中央社)
更新時間:2017/12/01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