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TVBS
今天是敬老崇孝重陽節,但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上半年老人受害需保護就有6668件,其中遭直系血親虐待有3376件,老人受暴案件逐年增加。
根據「老人家內受虐辨識指標及其保護網絡建構之實證研究」指出, 隨高齡化社會來臨,老人被遺棄、刻意疏忽,甚至虐待的事情時有所聞,形成一個嚴重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統計資料,民國105年直系血(姻)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被害人年齡65歲以上)就有7046件,比104年的5692件明顯增加。
若加上親密關係暴力、其他關係暴力,光是今年上半年(1到6月)老人受虐、被遺棄等就有6668件。若以被害各類型分析,受親密關係暴力有1528件、遭直系血親虐待有3376件、被直系血親遺棄疏忽有469件、無人撫養者有305件、性侵害通報也有15件。
不願具名的衛福部官員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老人受虐案件有緩升,尤其子女虐待父母、孫子虐待爺奶等狀況值得關注,分析施虐原因大致包含經濟和照顧層面。
經濟層面指的是「啃老族」,如好吃懶做或使用成癮性物品導致經濟匱乏,常找爸媽、阿公阿嬤要錢,要不到錢就威脅要打要罵,造成精神和肢體受暴。照顧則是指長者久病,長期仰賴一個子女照顧,照顧者壓力很大、沒有喘息空間,甚至還要被其他沒有參與照顧的家屬責罵,可能就因此把氣出在老人身上。
保護受虐的兒童可以將孩子安置到安全的地方,但官員分析,受暴的長者通常不願離家、不想被安置,且安置條件也比較嚴格;也不可能把施暴的孩子趕出門,尤其如果長者需要人照顧,把雙方隔開來對長者也不是好事。只能引進外部力量打破家庭內的封閉循環,如增加長者社會互動機會、其他照顧方案等。
在老人保護事件通報中,有一部分是長者遭子女忽視、遺棄,這些長者可能該就醫沒就醫、甚至連三餐都沒有著落。經通報後,老人保護社工會介入,有公權力可以召集親人開親屬會議,討論完整的照顧計畫。
老人受暴黑數很多、保護工作也常遇到困難。衛福部官員說,老人遭遇暴力對待幾乎不會「說出來」,常見迷思包含「被打是自己不對」、「子女不孝是上輩子沒積福田」、「不想小孩被關」、「怕鄰里看笑話」等,不會主動求助。常常是社福機構或結婚離家的女兒「看不下去」媽媽受暴,才通報舉發。
衛福部官員說,過去在社區舉辦預防性宣導多強調兒虐、親密關係暴力,未來會加重老人保護,希望可以破除長者迷思,讓他們了解求助資訊和管道;也會和長照資源更緊密扣連,如居服員若發現長者疑似受暴可通報保護單位,保護單位有公權力可以介入,雙方都要增強敏感度。
此外,鄰里的關心協助,也是保護老人的重要關鍵;過去外界有討論郵差可加入社區關懷工作,其他如鄰里長、鄰居、保全、送瓦斯員、送餐員、醫護人員等常跟長者接觸者,多點觀察、關心,也可及早發現長者的狀況給予協助。(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7/10/28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