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上路,取締效率很高,根據統計光是在超速這快,一年就可以取締362萬件,但取締案量變多,違規也逐年增加,專家表示除了加強宣導之外,從道路工法設計來改良,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車速飛快奔馳而過,駕駛人開車開太熱情,這一超速紅單就到,過去幾年透過科技協助,取締案量變多,目的是希望遏止違規發生。
資深記者藍于:「科技執法上路,目的就是要遏止更多的交通違規,但是取締的案件數量雖然增多了,但是現階段的交通違規情況卻不見改善,成為未來重要的課題。」
科技執法上路取締增多,但違規卻沒有減少。
根據警政署統計超速案件舉發總件數,2018年將近300萬件,到了2019年之後,每年都超過三百萬件,2022年更是達到362萬多件,這五年來增加了二成多(22.7%),年年增加僅次違規停車,但違規量卻也隨著取締量,逐年增加。
北市交通隊事故處理組警務專員王雅亭:「科技執法他的設置的地點,主要是說容易肇事的路段或者路口,針對他這些東西我們分析過之後,他可能涉及到我們肇事的原因,所以我們認為他有需要加強執法的作為。」
違規案件來看,2019年為1063件,2020年到2022年,每年平均件數為1265件。
專家表示現行科技執法取締件數多,但不代表抓得正確,如果要靠執法降低事故率,設對位置非常重要,同時也要針對速限做出調整。
北市交通隊事故處理組警務專員王雅亭:「比較能夠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可能是車道寬度的瘦身,就把車道寬度把它縮小縮窄之後,會造成民眾的視覺壓迫之後,它的速度就會降下來,那另一個就是所謂的執法,執法只是一般的民眾他可能會覺得說,好像對於事故防制上面,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改善,那確實我們再次的強調,它確實會造成我們事故比較擴大損害,造成嚴重的死傷事故。」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我們今天其實在學校教育,或在很多地方這個部分都很不足,那我們今天靠執法其實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收到罰單或者第一次發生車禍,你才知道交通法規是這麼回事,所以們支持這種嚴格的執法。」
要降低超速案量除了執法取締,也可從交通工法著手,專家表示以國外案例來看,義大利米蘭交通減速工程複合手段,包括縮減車道改變道路鋪面設計,畫設減速標線利用減速台等等,新加坡也有設置環形交叉,減速彎減速平台搭配行穿線抬升,降低超速情況。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防災學系系主任林文苑:「在設計的考量上我們可以落實建物,結構物退縮避免因為圍牆建物等蓋滿街角,阻擋行人與轉彎車輛的視線,而道路的規劃可以考量城市中,車道限行避免交通事故。」
在台灣這邊學者分析,除減速標線建議也可在市區道路,設置減速堆或減速台,路幅較小路口做抬升,其他道路設計為蛇形蜿蜒,也可增加路側停車格等,加上駕訓落實道安教育,從軟硬體同時著手改善現況。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很多人說台灣最美的景色好像都是人,但是坐了駕駛駕駛盤,坐上了駕駛座手握了把手以後,就變成好像他在競爭一樣,就競賽誰也不讓誰這種狀況就會常常發生,所以我覺得從駕訓方面就開始著手。」
科技執法判斷雖準,但人性漏洞卻很難防,從工法教育開始,治標治本。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4/02/01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