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到!熱傷害達「去年1.6倍」 1職業百萬人恐曬昏

編輯 黃潔文 報導

2023/07/20 15:56
農民要時時注意預防熱傷害。(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7月23日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熱傷害不容小覷,據統計,自7月起截至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國健署指出,一類人特別要注意中暑可能,並做好4點預防熱傷害。

 

大暑前後幾天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台灣年平均氣溫於過去110年(1911-2020年)上升約1.6℃;在四季分布上,21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120-150天。

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2023)年7月起截至15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現在不僅台灣熱,全球都在發燒,7月第一週全球均溫在一週內3次破紀錄,可能達到十萬年來最高的全球均溫。

更多新聞:黃豆屬高普林食物!網傳「痛風不可吃豆花」 醫破解迷思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5單位跨域攜手合作,共同呼籲農民朋友,面對愈來愈發燒的地球,在農忙期間,也要時時注意預防熱傷害,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國民健康署賈淑麗副署長表示,我國農民族群約有100萬人口,許多農民在採收作物時,容易有忽略防曬、防熱的情形,時有日正當中務農發生中暑暈倒事件,顯現農民在田菜園間工作潛藏職業傷害危機。目前正值夏季農作物收成的好時機,提醒農民做好「遮陽」、「補水」、「休息」及「留心」等4招保護自己免受熱傷害,安心收成過夏季。

一、耕作遮陽:戴斗笠或遮陽帽及太陽眼鏡,穿著長袖或袖套及攜帶毛巾等。

二、適度補水:大熱天務農事建議每小時補充2-4杯(一杯約240c.c)的水分及電解質(鹽分)。

三、休息片刻:適時到田區適當的遮蔭處休息,下田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2點。

四、隨時留心:多注意身體狀況及留意附近農友的情況,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葛謹醫師提醒,熱傷害初期,皮膚乾且發紅、體有熱感、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農友務必注意並預防熱傷害,如有熱傷害初期症狀,不可輕忽,除了儘早送醫治療外,後續農民職業傷病的認定,可至各醫療機構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提供協助。
 


更多新聞:台女拿光日本「無人店餃子」!監視器畫面曝 眾傻眼:丟臉

大暑來臨,國民健康署提醒農民在忙著採收時,可以多利用「樂活氣象」APP了解所處田地的「熱指數」預報,彈性調整工作時間,以避免熱傷害。若是為了趕時間採收一定得曝曬,也要注意減少太陽直接曝曬時間,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降低健康風險。

 
更新時間:2023/07/20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