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非常重要!很多人健檢時會發現「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問題,若置之不理全身血管都會阻塞,而高血脂是僅次於高血壓最普遍的慢性病,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低密度膽固醇異常盛行率在45至64歲男性為28.9%,女性為26.5%,而高血脂、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千萬不能輕忽!
醫藥記者蔣志偉:「心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前十大死因,其中心肌梗塞和中風都是隱形殺手,這些急症往往都與動脈斑塊有密切關係,早期可能沒有症狀而容易被忽略,其實臨床上發現約有三成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膽固醇雖然在正常範圍內,照了頸動脈超音波,或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時,才發現動脈已經有硬化斑塊,代表膽固醇正常的人,也可能有動脈膽固醇斑塊堆積的問題。
成大醫院心臟內科臨床副教授李政翰:「動脈斑塊簡而言之就是動脈的內皮層生病,且膽固醇斑塊持續累積,使得動脈管徑愈來愈狹窄,加上或許長期缺乏運動,肌肉層變得僵化沒有彈性,長久下來使得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的現象。若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猝死等致命結果。」
臺北榮總實驗外科主任張效煌:「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在門診跟病房都有非常多,因為心血管疾病而需要住院的病人,這些病人平常在追蹤的時候,我們做一個心臟科醫生,會特別注意到病人的所謂的低密度膽固醇。」
成大醫院重症加護科臨床副教授兼醫務秘書許志新:「低密度脂蛋白有它必要的功能,但是當量過多時,會把膽固醇運送到血管壁並釋放出來,而被釋放出來的膽固醇氧化後,會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進而形成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壁,形成了早期的血管斑紋,這樣的狀況若持續惡化會形成血管斑塊,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醫藥記者蔣志偉:「低密度膽固醇(LDL)也就是俗稱的壞的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頭號兇手,研究發現,低密度膽固醇越高,持續時間越久,會導致全身動脈狹窄阻塞,而產生併發症,包含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下肢血管阻塞疼痛等。因此要預防動脈硬化,就要好好控制壞的膽固醇,不同風險的族群,壞膽固醇的標準也不一樣。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賀立婷:「如果心肌梗塞同時合併糖尿病,就要降到55,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方法有很多,包含飲食控制、運動、戒菸等等。但對於風險較高的病患,除了生活改變之外,一定要合併藥物治療,才能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到標準值。
臺北榮總實驗外科主任張效煌:「如果是在一個健康的成人身上,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應該在130以下,如果合併有一些危險因子,比方說像糖尿病,或者是過去曾經有過血管阻塞的毛病的,低密度膽固醇就應該控制在100以下,如果有更嚴重的問題,比方說曾經心肌梗塞過、做過繞道手術或者是心臟血管放過支架,這樣子的話低密度膽固醇至少要在70以下。
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教授羅力瑋:「現在很多民眾都不知道,自己膽固醇也好,血脂肪也好偏高的情況,所以說通常很多情況,都是透過體檢健檢發現,一般如果說膽固醇高,其實對於身體影響不像血壓,它很容易就發現或有症狀,其實他無症狀,可是時間久了之後的確,就會造成這個冠狀動脈有斑塊,通常如果在這種情況病人也有一些症狀,我們都會比較嚴格來控制,這個膽固醇。」
醫藥記者蔣志偉:「台灣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病人,大概在2萬到3萬人之間,其實有很多是年輕族群,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在所有年紀與人口發現,大概有百分之20的人,具有高的低密度膽固醇的問題。
三總松山分院內科部主任許育瑞:「慢性腎臟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族群,他們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尤其是洗腎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一般族群10到20倍,在血管病灶方面,除了動脈粥狀硬化外,慢性腎臟病患者血管壁中層,會出現鈣化的現象。」
心肌梗塞.中風醫師:「動脈斑塊密切相關易被忽略!」
腦血管阻塞會導致腦中風、冠狀動脈阻塞會導致心肌梗塞、腎臟血管阻塞會導致腎臟衰竭,各種血管阻塞,所造成的問題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讓人失能或死亡。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11/01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