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男性突然心停,急救後採用低溫療法救命。(圖/院方提供)
一名44歲的男姓平常忙於工作,加班熬夜,習慣外食,有天洗完澡後,突然昏厥,心肺功能停止,送醫裝置葉克膜搶救,檢查發現3條冠狀動脈都有狹窄病灶,放置支架後患者仍昏迷不醒,後續採用「低體溫療法」,14天後心肺功能趨於穩定,成功移除葉克膜,甦醒後平安出院。
更多新聞:解封倒數中?醫曝「全面脫罩」最快時間:和這2事有關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詹仕戎指出,到院前的心停患者,在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心臟血管外科會替病人裝置體外心肺循環輔助,穩定生命徵象,確定不是腦出血造成的昏迷,就會將病人送到心導管室找尋病因。
在治療完病灶後,醫療團隊會針對心跳休止、經急救復甦的病人施行「目標體溫管理」,透過低體溫療法,降低感染情事,因人體在休克時體溫產生變化,體內細胞也休克缺氧壞死而產生發炎物質,進而造成腦部損傷。
且腸道菌叢可能在休克後位移,引起潛在的感染發炎,因此當病患的生命徵象在體外心肺循環輔助穩定後,第二關要當心病患是否有感染的問題;感染會刺激腦部產熱,加重腦部傷害,所以體溫管理的目的就在降溫,不讓人體發燒,避免腦部發炎影響日後神經學功能。
更多新聞:龍山寺遭疑早就不靈?命理專家驚吐「最大關鍵」:神明不好當
詹仕戎解釋,一般而言,會先將病人的體溫降低到攝氏33度,持續24小時再緩慢回溫,而後將體溫調控維持在36度,讓生理狀態回到原本的樣子,最後視病人情況選擇移除低溫導管的時間,目前臨床可用來降低體溫的儀器有「靜脈置入導管式」和「體外貼片式」2種。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2/10/03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