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應該越來越能感受到,現在不只是白天熱,連晚上溫度也難降下來,其實這正是人工熱源造成的熱島效應,而且根據研究,高溫日的時候,PM2.5的濃度就會升高,少了風的流動,汙染散不去,甚至會在都市和郊區間反覆循環。
記者曾奕慈:「民眾如果最近出門,一定可以感覺到天氣真的好熱,就算是有下雨,可能還是會感覺到悶悶的,不過其實因為梅雨季的關係,連續六道鋒面影響之下,台北在6月的最高溫是36.7度,其實並沒有創下一個最高溫的紀錄,不過如果你是待在都市,像有這樣的高樓大廈圍繞之下,可能會感受到風不是那麼地流通,加上大樓和路面交通的人工熱源影響之下,就會感覺到更熱了,像是在台北市的信義區,大樓越蓋越多,它就成為了一個新興熱區。」
大台北地區很多地方從綠地變成建地,人工熱源造成都市熱島效應。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趙家緯:「如果是燃油汽機車的話,它都會排放出廢熱,那另外很大一塊的話,就是我們在空調上面的使用,我們使用冷氣的話,它其實是把廢熱排出在整個大的環境之下。」
從分布圖可以看到,人口密集的三重、蘆洲、新莊和板橋是嚴重熱區,次熱區包括中永和、萬華、中山和大同,新興熱區則是松山、內湖、信義和南港區。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如果我們沒有進行很大的革命或改變的話,熱島效應只會越來越嚴重,我個人預估在未來一、二十年以內,台北市最高溫應該有機會突破40度 。」
不只白天熱,連晚上都很熱,而且還有研究分析環保署測站資料發現,當高溫日發生,也就是台北35.2度、台中34度、高雄33.3度時,台北的PM2.5濃度就會比平常高出4成4,高雄多出9成2,台中則是多出1.15倍。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白天的熱島效應,晴朗的日子增多,然後陽光特別大,它會激發了臭氧的反應,在這種熱島效應的條件之下,它本身風就不流動,本身就有很多的光化反應,那汙染物就容易在這個地方累積起來。」
都市設計不良,空氣不流通,汙染很難散去,甚至會在市區和郊區間反覆循環,如果不解決,更會加速全球暖化,除了綠建築可以降溫之外,政府應該效法紐約的酷涼鄰里計畫,結合都市計畫,同時思考社會問題。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趙家緯:「它們可能是熱島效應嚴重的地方,也是所謂的老年人族群比較多的地方,所以在這邊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特別規劃說,那針對這些地區,他們就去補助一些經費,去進行他們這個鋪面的改造。」
新北市城鄉局股長王學志:「那我們現在所走的位置,是以前要通往府後停車場的車道,其實都是人沒有辦法接近的部分。」
來到板橋府中站旁邊,106年著手進行456多元友善空間改造計畫,108年1月完工,(CGIN)從圖來做比對,改造前後,建築物已經變成一片綠景。
記者曾奕慈:「移走了這裡舊有的建築物,讓整個空間更寬敞了,而且從捷運站一路到這裡,形成了一個廊道,讓風能夠自然地流通,他們還保留了舊有的老榕樹,讓民眾來到這裡,可以坐在樹下感受到微風吹來。」
建築物變廣場,柏油地面變成透水鋪面,拆掉周圍欄杆,增加風的流動和民眾使用空間,而機車停車格集中,也多出一整塊空地。
新北市城鄉局股長王學志:「在我們把建築物,還有周邊的一些設施改善了之後,風可以進來,然後綠意也可以進來。」
板橋區挹秀里里長王添福:「這些風送進來,里民都有感受到,坐在樹下乘涼,其實這是一種享受啦!以前這個地方你要乘涼沒有啦!」
美化了市景,也多了一些涼意,在政策推動和民眾的合作下,就可能減少空氣汙染和人工熱源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19/06/26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