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喝錯了!醫示警「6NG喝水方式」 罹4種癌症風險激增

編輯 陳希潔 報導

2023/03/06 05:45
喝水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的重要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身體的每個細胞、組織及器官都含水分,適當地補充水分,才能維持機能正常運作,一般而言,人體1天所需的水分約2000c.c.至3000c.c.以上,只是若以不正確的方式喝水,不僅無法促進健康,更可能會傷身,將毒素吃下肚,增加肥胖、罹癌風險。

 

更多新聞:喉嚨痛就吃喉糖?醫示警「4大陷阱」 吃錯恐害症狀惡化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國防醫學院公衛學系教授祝年豐在TVBS節目《健康2.0》中指出,喝水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可以加速體內新陳代謝,轉換成尿液排出毒素跟廢物,但以下6大錯誤喝水方式一定要注意:
1.塑膠杯裝熱水
2.寶特瓶裝熱水
3.塑膠水壺裝熱水
 

4.塑膠吸管喝熱飲
5.塑膠袋裝熱湯
6.塑膠湯匙舀湯


更多新聞:葡萄、櫻桃超補血?她狂嗑補出高血鉀 含鐵量食物排行曝


祝年豐解釋,這些塑膠產品會溶出化學物質,也就是環境荷爾蒙,造成代謝內分泌失調、肥胖以及罹患癌症的風險。環境荷爾蒙除了存在於塑膠製品,日常生活使用的沐浴乳、乳液、清潔劑、保鮮膜、美耐皿餐具、殺蟲劑、除草劑、油墨等都可能會有,長期接觸容易誘發性早熟、不孕或是癌症,特別是女性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男性則為攝護腺癌跟膀胱癌。

至於該如何避免環境荷爾蒙帶來的危害,祝年豐建議,最重要的就是減少使用塑膠品、選擇正確的塑膠容器,喝熱飲、外帶食物時,要檢查塑膠杯、袋是否合格,微波食物更要用符合法令規範的保鮮膜。
 

更新時間:2023/03/05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