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需要打點滴? 醫曝「4大緊急情況」:能吃就不要打

實習編輯 吳芳瑜 報導

2023/02/25 05:10
點滴的功用是補充營養素。(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許多人都有打點滴治療的經驗,有時候急診醫師研判要打,有時候卻不用,令民眾相當困惑。針對打點滴的時機點和功用,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貼文中解答,他認為,「能吃就不用打」除非遇到不得已的4大情況,才需要打點滴。並列出點滴的三大妙用。
 

更多新聞:不吃蛋也可! 營養師列「攝取蛋白質來源」:豆製品優先
 

東方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愛打點滴的「注射大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中國人一年的點滴注射數接近世界總注射次數的1/3,此外,中國人一年平均要吊8瓶點滴,也遠大於世界的2.5-3.3瓶。但翁梓華表示大部分的點滴只是「營養補充品」能吃就不用打,是一種透過靜脈注射給營養的方式。
 

翁梓華指出,醫師可能會根據病人的狀況,酌量添加營養物質像是B群、鉀離子等等營養素,簡單的解釋就是指水、醣、電解質、維生素,但是沒有包含蛋白質。很多人認為,點滴是直接進入血液,治療效果會更好,翁梓華認為比起從嘴巴吃進去的營養補充方式,打點滴的效果是「杯水車薪」。他舉例,一瓶急診常用的含糖補充液D5W 500cc,裡面只有25公克的糖,全部打完只會產生100大卡的熱量,所以比起腸道吸收,吊點滴的效率差強人意。
 
他表示,如果病人是可以進食的情況,他會建議以食物代替點滴,除非遇到不得已的狀況,如:一直吐不能吃、要準備開刀、需要精準控制輸液量、急救大量失血等等原因,這時急診醫師才會安排點滴治療。
 



翁梓華也透露,打點滴對醫生的三種妙用,第一種是「做為藥物的載體」,因為許多藥物設計的時候相當「濃縮」,若直接打進病人血液內會因濃度太高而引發「血管炎」,這時醫生會以點滴為載體,把藥物混在點滴裡面再給病人,這樣才是有治療性的點滴。

更多新聞:台灣又有猴痘案例!3族群要小心 多吃3大營養素增免疫力

第二種功用是「用來限制病患行動的工具」,翁梓華表示,許多來急診的人其實只是身體過度疲勞,只要適度休息就可以改善,點滴的使用剛好可以限制病患的行動,給他們充分的理由好好休息,身體狀況自然也會變好。


第三種是「醫師觀察的工具」,因為在急診,許多疾病並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診斷,若讓病患回家又擔心病況會惡化,但是留在急診也沒辦法立即對症治療,這時急診醫師就會開點滴給病人用。翁梓華指出,一瓶點滴吊完大約6-8小時,剛好是急診醫師觀察許多病情的時間,此方式是讓醫師用「時間」換取診斷的「空間」。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更新時間:2023/02/24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