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士朱雲漢大腸癌逝。(圖/翻攝自中研院YouTube、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一名50歲中年男子,日前上廁所時發現有血便及糞便形狀變細,以為是痔瘡造成,不願做進一步檢查,因出血狀況持續,在家人及醫師苦勸下,大腸鏡檢查竟發現罹患升結腸癌。所幸,手術切除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讓男子大呼「還好做了大腸鏡檢查!」。
每15名國人有1人罹患大腸癌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根據國內統計,50歲以上成人,終生有7%罹患大腸癌風險,每15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
門諾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戎伯岩指出,相較過去大腸癌患者多以年長者居多,近年來大腸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特別是「全大腸型發炎」的潰瘍性結腸炎;若患病超過15年,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且每隔5年危險性會倍增。
血便恐是晚期大腸癌
不少人會認為身體感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檢查?戎伯岩強調,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出現血便、解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改變、體重減輕、腹部疼痛、腸道阻塞、體力變差等症狀,多已是晚期大腸癌表現。
8種人應做大腸鏡檢查
戎伯岩建議,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應做一次糞便潛血篩檢,有異常則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若是有大腸息肉病史、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肥胖、平常多菸酒、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缺乏運動且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等危險因子的民眾,最好及早接受大腸鏡檢查,而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10年以上患者,則應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
「越早發現治療率越高。」戎伯岩說明,罹患大腸癌第1、2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超過7成,第3期雖因淋巴結轉移,5年存活率仍有5成以上,且經適當治療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千萬不要因為恐懼而放棄。
原文請見:他血便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醫曝大腸癌症狀 8種人必做大腸鏡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2/06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