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5
  • Mar
  • 2017

澳洲科學雜誌:其實,肉一點更吸引異性!

作者 遠流出版

2017/03/05 08:57

你也許正在嘗試減肥,更可能的是,你也許從未停止過減肥。不是有人開玩笑嗎?「減肥有什麼難,我一輩子都在減肥;這輩子減下來的重量比一隻豬還重。」

但是你減肥的理由是什麼?為健康?為美麗?還是不明所以,反正每個人都說要減肥,胖一定是不對的事吧?你的態度是什麼?你的方法是什麼?減肥這件事如何影響你的心情與生活?是否也同時影響了你周遭的人?你覺得瘦才是美嗎?

 

也許你會問,這件幾乎全部人或多或少都會做的事,想這麼多幹麼?但是就是因為有一些錯誤的觀念隱藏在減肥心態裡,助長了飲食障礙症的發生,因此需要特別把這些錯誤仔細鑑別出來。

飲食障礙症之病源在心理層面,但是會以飲食行為做為手段,又以纖纖身材做為標竿,就是因為存在一些對飲食觀念上的迷思。或許去除這些迷思並非治本之道,但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如果社會不再充滿著「瘦才美」的氛圍,對飲食障礙症的預防會有幫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討論這些迷思以及建立對飲食及身體的正確觀念。

去除對「美」的錯誤概念既幫助正常人,對治療飲食障礙症患者也很重要。因為許多的痊癒者都說,是因為重新看待自己的身體以及增強了自信心才能通往復原之路的。

飲食障礙症患者不只是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有扭曲性的認知,對於「美」的認識也是錯誤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迷思,能幫助你重新思考一下。若是師長在合宜的時候可以與孩子們討論會更有幫助的。

●美的迷思

1.(×)過重是一種罪過,或至少代表這個人沒有意志力,竟然放縱自己的口慾。

身材的胖與瘦有一部分是與基因相關的。我們固然希望有正常的體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會有一樣的胃口,腸胃道也不會有一樣的吸收力。此外,內分泌系統的運作以及代謝速率也都不可能相同。所以不要再把過重或肥胖與缺乏意志力畫上等號了。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意志力是控制體重的不二法門,那麼,統計上節食的人有百分之95會復胖,該怎麼解釋呢?難道百分之95的人類都缺乏意志力嗎?我們要把焦點放在「健康」上,而非體重。

2.(×)越瘦就越美麗。

可能嗎?想想難民營的難民,瘦削的臉頰、突出的肋骨,像手臂一樣小的大腿;再想一想雜誌上極度瘦削的模特兒,不消幾年,他們就會因失去皮下脂肪而比一般人更顯老態與病態。

越瘦還會越美麗嗎?人群往往是盲目的,與別人有一樣的看法讓人有比較安全的感覺。所以當社會傳遞給我們「瘦一點比較美麗」的訊息時,大家就照單全收了。

我們內化社會的價值觀後,也就覺得沒有深入思考甚至加以批判的必要了。冷靜再想想時,你會發現,將瘦與美畫上等號是膚淺的,甚至是荒誕不經的。

3.(×)瘦一點比較能吸引異性。

因為以為瘦就是美,因而自然引申出瘦一點比較能吸引異性的結論。事實不然。

澳洲的科學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2009年曾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由100位男士挑選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女性身材,結果是14號!(一般女性平均身材大約是4到8號)也許這個結果令許多女性同胞跌破眼鏡,但事實正是如此,因為許多類似的調查,其結果均頗為雷同。而一般飲食障礙患者追求的卻是0號,甚至是00號。

引用這些調查,並非在告訴年輕女子,要根據異性的喜好來設定自己的身材標準,而是闡明一個事實:吸引異性絕非是你追求纖細身材的理由。

4.(×)因為美麗可以使人更有自信,所以追求更美麗是必要的。

這個論述經常可以在報章雜誌看到,尤其是減肥中心及整型診所的廣告。但是這個論述有其謬誤之處。更美的標準是一個絕對值嗎?如果沒有一個絕對值,那麼追求「美」的終極指標是誰來認定呢?

 

如果缺乏從自己而來的認定標準,而始終在追求由外界制定外貌標準,怎麼可能覺得自信與平靜呢?而倘若失去自信與平靜,又怎麼快樂的起來?因此,整個的重點應是?我,這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以什麼角度來看待自己、接受自己。

我們絕對是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一點,但是,我們一定得要先建立自己的觀點。只能隨波逐流者,注定找不到心的港灣。終日栖栖惶惶者,毫無快樂可言。

5.(×)應從小灌輸孩子愛美的必要性,以免他們將來怪罪父母。

有許多家長因寵愛自己的孩子,又把孩子當成代表自己成就的一部分,因此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盡量給予最好的,包括任何能讓孩子外貌顯得更完美的方法(以現行社會的標準)。

美國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女兒從3、4歲就開始穿高跟鞋、背名牌包。他的理由很簡單?愛美又不是罪過。不只是明星,在我們周遭類似事件也時有所聞。許多家長在孩子尚未成年時,就急著帶他們進行整型手術,理由是「免得他們將來怪罪父母」。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贈送」整形手術作為孩子的生日禮物。

但是這種做法會把孩子帶入一個視外表為唯一價值依歸的世界。這樣的孩子往往易成為物質導向的人,忽略了精神層面。我們不妨常常問問自己,假使我們自己及下一代成了只在乎淺淺一層皮膚深度的人(英文說的skin deep,膚淺),會不會更可悲?會不會才是真正的失職?如果我們把焦點從重視外表美醜轉移到關心身體、愛護身體,那麼人生會更寬廣,也會更有意義。

(作者/廖璽璸: 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在從事小兒科醫師工作20年後,赴美國西雅圖取得諮商心理學碩士,並於西雅圖擔任亞洲諮商輔導轉介中心義工迄今,長期參與當地社區飲食障礙症支持團體工作。 )

>>本文出自《失控的瘦身計畫:揮別飲食障礙,重新找回身體與食物的美好關係》一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3/05 15:3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遠流出版

  • 身為出版人,我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未來遠流能在整個社會扮演 「沒有圍牆的學校」之角色。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