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日震「災害對策中心」 災區定心丸

記者 方念華 / 攝影 張志旻 藍家慶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4/01 19:48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日本大震海嘯,再加上輻射危機,這種複和式的災難,引發全球的惻隱之心,但是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感覺日本政府對災民的救援,聲聲慢?還有很多台灣朋友想知道,我們還能為日本廣大的災民,多做些什麼,這次TVBS採訪小組隨台灣慈濟,在重災區岩手,為您找到了答案。

進入日本東北重災區,這塊牌子,到處可見,陸前高田市的橫田中學,也變成了「對策中心」,自衛隊第九師團的運補車,來來回回,掀起漫天風砂,取代了這裡原來該有的青春笑語。

自衛隊要忙的事很多,原本小市民的「家務事」,災後只能靠國家代勞,路邊的日本阿兵哥,默默地準備著重建需要的材料,操場上帳篷裡的自衛隊,一切自理,從沒想過奮戰的地方不在海外,卻在自己的家鄉,佐田士官算總管,從災民到部隊弟兄,管吃管喝,他全要照顧到。

自衛隊佐田士官:「每個部隊支援不一樣的救災項目,我們負責送救援物資、送水,目前(我負責的)地方,救援物資都送到了,但其他救援細節,我就不知道了。」

記者「請問這些是?」自衛隊佐田士官:「那是今天部隊的中餐,正在煮。」記者:「可以看一下是什麼嗎?」自衛隊佐田士官:「這種,好像是德國香腸。」記者:「還吃些什麼其他的嗎?」自衛隊佐田士官:「還有魚和咖哩飯。」

對日本的行政系統來說,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不會少做,但也難多做,所以汽油不足,公眾設施水電不通,都還來不及補救,也都大大阻礙了人進災區救援的方便。

所有行政系統的救援,都沒辦法提供一件最核心的需求,那就是災民的被需要感,像「鳴石之秋」這間小型的避難所,收容了40個來自岩手縣四面八方的災民,不管老小,每個人脖子上,都掛著紙箱裁切下來的紙板,做成臨時名牌,讓彼此能叫喚,就像過去在家裡一樣。

雖然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沒有失去自己,怎麼能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呢?看看這裡,牆壁上貼著「避難所值日生分配表」,環顧四周,媽媽身邊依偎著青春期的大兒子,和幼齡的小兒子。

雖說「同是天涯淪落人」,但他們不自憐,不消沉的替自己打氣,讓遠來的慈濟人感覺獲得的,比帶來的更多。慈濟志工陳量達:「我們相當地感動,請讓我們也成為你們的家人,現在我也想掛(和您們一樣的)名牌。」

災難無情,人間有情,當您到了大震海嘯的災區,一定會發現,人就算失去所有,但只要沒有失去生命,一顆跳動的心,就足以容納全世界來的關懷,也只有溫暖的關懷,可以讓那顆受傷的心,繼續跳動。

#日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02

0.0354

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