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浙江古鎮研發彩蠶 創絲綢業新商機

記者 廖珮君 / 攝影 孫銘遙 浙江 報導
發佈時間:2012/08/21 23:04
最後更新時間:2012/08/21 23:04

蠶絲與絲綢產業,流傳到現在,早已不復過去的輝煌,因為獲利不如現代工業,大陸江南不少蠶農紛紛轉行,但這幾年,在浙江南方一個古鎮南潯,因為研發出會吐天然彩絲的彩蠶,當地的絲綢產業重新復興起來,還找來法國設計師開發絲綢布樣,要銷往歐洲,力拚新商機。

蠶寶寶不斷吐絲,我們把鏡頭速度加快60倍,令人驚奇的是,縷縷絲線結成淡黃的、淡粉的、甚至是淡綠的蠶繭,彩色的蠶吐出彩色的絲,通通不是染色而成,來到浙江南部一個叫南潯的古鎮,這裡的蠶絲業已有百年歷史,依然保有傳統的繅絲工藝。

南潯蠶農:「大了大了啊,撐開了啊,撐開了,你慢一點,慢一點搞。」南潯絲商褚永興:「養小蠶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起來餵蠶,甚至半夜2、3點都要起來,假如失敗了,我們前期投入的這些,我們前期投入的這些,全部白費了。」

古鎮蠶絲業歷史久遠,但要比獲利還是不敵現代工業,很多蠶農轉行凋零,直到3年前,當地學者研發出天然彩蠶,才找到出路。蘇州大學昆蟲學者司馬楊虎:「像這種彩色繭,它是本來自然界就有的。」記者:「這是家蠶?」司馬楊虎:「對,普通的白蠶繭子這麼大,它們兩者之間,差別非常大,如果說我們要使它產業化,就是要使得彩繭大小,要跟它差不多。」記者:「它要有它的顏色?」司馬楊虎:「對。」記者:「它要有它的大小。」

學者花了20年才研發成功,原本經營傳統蠶絲生意的褚先生,看到新商機,搶著引進。褚永興:「彩絲的經濟效益又比較高,所以慢慢就做起來了,第6個,第7個。」

古老的驗絲方法在南潯依然存在,一根蠶絲吊起8枚銅錢,將近300克,換算起來相當是一根8號鐵絲,吊起一輛2噸重的轎車,褚先生用老方法驗絲,來確保絲綢品質,但生意做大,還是得向外求,請歐洲設計師,研究西方消費者品味。

褚永興:「在法國能不能接受這種花?」法國絲綢設計師拉圖:「要我說,這個是可以的。」

還請了演員跟攝影師,在百年古宅中,拍攝彩絲產品的形象照。拉圖:「首先有越來越多歐洲人,喜歡中國的絲綢,所以對於歐洲市場,這個產業非常有潛力。」

南潯古鎮的傳統產業一度沒落,現在要靠彩蠶彩絲走向國際,再創絲綢之路。

#蠶絲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28

0.0470

0.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