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一週後,在美國時間4月9日突然宣布將暫緩執行,願意與美國政府談判的國家都獲得了「暫緩90天」且期間內對等關稅大幅下調至10%的優待。然而因為中國前晚才宣布報復84%關稅進行反制,所以慘遭川普提高關稅至125%。對此《衛報》(The Guardian)分析指出,中國基於先前不斷放話和報復,此刻退讓的政治代價過於沉重,以及相較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反而美國是比較依賴中國的,所以也沒有需要退讓的急迫性。
更多新聞:關稅125%沒在怕!中國死嗑到底 央視嗆美:處方開錯、吃錯藥
中國昨晚宣布將美國出口商品提高關稅至84%進行報復,隨即遭川普再以125%對等關稅反擊。目前雖未傳出北京政府下一步會如何進行,但《衛報》分析,中國不太可能就因此退讓,甚至會不斷來回與川普大打貿易戰。《衛報》也指出中國已經從川普第一任期時的美中貿易戰收穫良多,對此次與川普的貿易爭鋒更具信心,同時也說明政治代價和貿易依賴是中國不會退讓的兩大關鍵。

由於先前中國不斷透過媒體與在國際會議上放話表示絕不會向美國的關稅政策低頭,加上已經多次進行報復性關稅進行反制,如果貿然退讓會使得政治代價過於龐大,所以才會多次表達北京政府絕不退讓的強硬形象。
其次是相比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賴,現在反而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性較高。原因在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多為消費性商品,如智慧型手機、電腦與玩具。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工業與製造物料,如大豆、化石燃料與噴射引擎。同樣都是在高關稅的情況下,美國反而需面臨成本大幅提高造成轉嫁給消費者的國內漲價壓力,相比之下,中國幾乎第一時間可以由企業吸收,對國內經濟衝擊不大。

《衛報》也進一步指出,中國已不再是任由川普拿捏的競爭對手,自從當初的美中貿易戰後,中國就積極拓展美國之外的貿易夥伴和市場,降低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此外,中國也相較美國具有更多反制手段,例如調查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獲益和禁止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上映。
更多新聞:關稅打趴陸出口商!輸美貨櫃「只剩個位數」 客戶斷尾求生慘況曝
然而這也不代表中國在此次貿易戰就無懈可擊,先前不斷劇烈震盪的中股與港股都仍待北京政府找出對策。加上現今國際上僅有中國不斷和美國打對台,容易遭美國聯手願意談判的國家對中國進行孤立。川普與習近平間的二度貿易戰進入到新紀元,兩國的動向更是牽動著全球的貿易體系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