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手機成癮,連過馬路都要滑手機,往往就會發生車禍。新加坡神經科學專家做了一個實驗,要告訴大家,人類並不能真的「一心多用」,你以為可以應付,但實驗證明,大腦的運作,會因為分心而明顯下降。

新加坡記者發揮創意,自製低頭族專屬警示標語。
新加坡CNA記者StevenChia:「先生讓我幫你,確保你安全因為你過馬路時用手機,所以讓我否則有點危險。」
這種情況嚴重到就算記者,拿來遙控車在旁邊開來開去,許多人走過路過,卻就是沒看見。
新加坡CNA記者vs.民眾:「對我現在才看到,走到一半才欸,沒有沒看到車。」
到底有什麼超緊急事情,非要邊走邊看手機,受訪民眾的答案其實並不陌生。
新加坡CNA記者vs.民眾:「(你都在看些什麼?)社群媒體IG抖音之類,傳訊息打電動(打電動啊)對,打電動(也是打電動)對。」
還有人說客戶愛傳訊息必須盡快回應,但說來說去又有什麼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這些都是低頭族走路不看路,差點被汽車撞擊的瞬間,甚至有人分心到,連停車場柵欄準備落下都沒有看見,過去新加坡也曾發生低頭族死亡悲劇,最大原因其實是,人類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可以一心多用。
為了進一步證明神經科學家設計出實驗,要記者在四種不同情況走過相同迂迴路線,從完全專心狀態,到邊使用社群媒體,邊觀看網路影片,或打字傳簡訊,結果步行速度相對慢了20%,其中又以打簡訊差最大。
神經科學家NavVij:「當我們拿手機分心時,視野其實會變窄,你的大腦為了做出補償,就會縮短步伐。」
作用其實是一種人腦的補償機制,而且就算沒有意外發生,頻繁低頭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下造成肩頸痠痛,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的情況,另一項實驗則證明出人類大腦,在分心時產生的巨大變化。
新加坡CNA記者StevenChia:「記住閃爍的方塊不會吧。」
神經外科醫生PremPillay:「這是讓你走路分心時的分數,你的大腦功能大幅下降,你整體大腦分數變低,注意力得分也很低,工作記憶力也很低,(而這是另一天沒有分心時的測驗),這邊的話你就很棒分數很高。」
專家也提醒這種結果,與年齡沒有太大的關聯,重點在同時間處理多少外部資訊。
過去新加坡為了解決低頭族問題,曾在馬路地板設置配合紅綠燈的閃爍燈光,中國大陸也曾有購物中心,設置低頭族專用人行道,其餘菲律賓和夏威夷,還一度開出罰金,但效果都不明顯。
新加坡社科大學CeciliaRojas:「很難定義(違規)界線,怎樣才算分心走路,要看手機多久才算讓人分心。」
最終也因為難以界定違規範圍而作罷,在這個新加坡路口,中午用餐時間短短30分鐘內,統計出的低頭族人數還是非常多。
新加坡CNA記者StevenChia:「在統計的1977人中,大概有30%過馬路時低頭看手機,幸好沒有事故發生。」
這也凸顯民眾在相關的問題上仍缺乏危機感,不過目前唯一的勸阻方式,還是加強教育宣導,也希望相關的腦部科學實驗,讓民眾認清分心造成的危險,不要再因為愛玩手機,而賠上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