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岸與墨西哥灣14個主要港口,因為勞資調薪談判破裂,即日起啟動大規模罷工,數千港口工人集體罷工,讓從緬因到德州的貨櫃運輸作業全面停擺。這也是美國東岸繼1977年以來、近50年首次發生的港口大罷工,選在總統大選前夕與繁忙的購物季前發生,恐將對全球貿易和經濟,帶來重大衝擊。
根據BBC報導,美國大範圍且多個港口同時罷工,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各種農產品,以及具有時效性的商品。美國農業聯合會(Farm Bureau)指出,受罷工影響的港口,平時處理的農產品出口量,佔海運總量14%比例,進口端則佔超過一半比例,如果舉無法存放的香蕉為例,這批港口每年處理超過380萬噸香蕉,佔供應量超過7成。
更多新聞:今年股價大跌22% 美國藥妝龍頭CVS裁員2900人
學者則表示,雖然港口罷工對全球經濟,短時間不會有嚴重震盪,畢竟多數企業,為了因應年底購物季,多半有提前補足備品,但這類爭取薪資的罷工,通常都會延續數周、甚至數個月時間,一旦港口停工太長時間,積累的貨物愈來愈多、航運也無法正常運作,接下來就將衝擊下游通路與企業,不只消費者無法準時拿到貨物,企業也得支付高額延誤賠償,以及貨櫃存放費。
除了前述提及的農產品,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還點名,包含錫、菸草、服飾、鞋類廠商,以及習慣經由美東巴爾的摩港(Port of Baltimore)運輸零件車輛的歐洲車廠,也將遭受罷工衝擊。美國經濟學家澤默(Grace Zemmer)估計,這波罷工恐影響超過三分之一的進出口,每星期將使美國經濟損失至少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34億元),隨著停工影響擴大、相關產業約有10萬人,可能面臨暫時失業危機。
為了防止此類罷工,對國家安全造成過大傷害,美國法律賦予現任總統一項緊急權力,允許他強制介入干預,停止罷工讓產業恢復運作,也就是所謂的「80天冷靜期」。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曾在2002年,面臨西岸港口大罷工11天後,行駛該權力介入調解,讓港口能重新開放與運作。
如今港口罷工再次重現,距離大選僅剩1個多月時間,也讓拜登(Joe Biden)與民主黨陷入兩難,究竟該不該行駛權力介入,畢竟這個時候,無論怎麼處置,都有可能得罪一個大型群體,進而影響接下來的選情結果。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