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近60艘大型油輪從波斯灣(Persian Gulf)出發前往中國,約占中國石油來源的一半,油輪進入南海(South China Sea)時,將在中國大陸日益壯大的海軍護衛下航行,不過在航經美軍主宰的印度洋(Indian Ocean)時,卻缺少可仰賴的軍事基地保護。《路透社》分析,印度洋將是中國大陸發動台海戰爭的「阿基里斯腱」(Achilles' heel ,致命要害),西方可透過攔截船隻或甚至封鎖海域,阻斷中國的補給路線,進而嚇阻中國侵台。
報導指出,數名軍官和學者表示,隨著西方軍事和學術戰略家兵推中國大陸在台灣或東亞其他地區的衝突可能如何演變或升級,中國的脆弱性正受到密切關注。目前中國大陸海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艦艇和世界排名第2的商船隊,但迄今只有2017年啟用的非洲吉布地(Djibouti)一個保障基地,駐有 400名海軍陸戰隊員,但沒有機場,兩側有美、法、英等七國的軍事設施。
相反的,由於冷戰時期的累積,美國在巴林設有第五艦隊(U.S. 5th Fleet)總部,第七艦隊(7th Fleet)總部則在日本,在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執行任務,該島是英國管轄的環礁,擁有遠程轟炸機跑道和可容納美國航空母艦的潟湖。
澳洲國立大學安全學者大衛(David Brewster)表示,在一場重大戰爭中,印度洋上的中國油輪「會發現自己非常脆弱」,「中國海軍艦艇實際上將被困在印度洋,他們將很少或根本沒有空中支援,因為(中國)沒有自己可依賴的基地或設施。」
外交特使和熟悉西方和亞洲情況的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弱點可讓中國的對手騷擾或攔截中國船隻,甚至直接封鎖海域,「這些能運載200萬桶石油的油輪將成為被擊沉或俘虜的戰利品。」這將迫使中國海軍轉向印度洋支援,嚇阻中國侵台或增加戰爭成本。知情人士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種脆弱性將如何改變北京對台灣的算計。根據解放軍文件和退役軍官的說法,中國戰略家已意識到此問題,但最終發動軍事行動的決定都將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做主。
習近平2013年上任以來,他和其他共產黨領導人不斷強調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性,確保能在全球投射力量,並保障重要貿易路線安全。然而分析人士表示,一旦開戰將難以保護這些生命線,使圍繞台海曠日費時的戰爭難以維持。
五角大廈估計,中國約62%的石油和17%的天然氣進口得經過麻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和南海,這些都是印度洋的重要門戶。而中國海關和官媒表示,中國正努力實現供應多元化,2022年來自俄羅斯、緬甸和哈薩克的3條管線已提升至其原油進口量的10%。
退役解放軍上校、北京清華大學安全研究員週周波表示,知悉國外有關中國脆弱性的爭論,但這些情境都是假設的。他稱,若中國和西方在印度洋發生軍事衝突,衝突規模和地點將「幾乎無法控制」,將是一場涉及許多國家的重大戰爭。
追蹤印度洋部署的軍官和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印度洋通常隨時擁有4到5艘偵察船和類似數量的軍艦和一艘攻擊潛艇,但一位前西方情報分析師表示,中國尚未測試在印度洋最強大的資產。雖然中國海軍將核武彈道飛彈潛艦部署在海南島基地附近,但預計未來其射程會更廣,對美國造成挑戰。
另外,鑑於商業流動性,海上封鎖很難實施,因為石油有時會在中途進行交易,且須確保其他國家的運輸免受影響。分析公司Vortexa和Kpler也指出,中國擁有約60天的戰略和商業原油儲備,且石油大部分藏在地下,無法透過衛星追蹤。天然氣運量則透過從俄羅斯、中亞和緬甸不斷增加,小麥和大米則幾乎自給自足,且保留大量庫存。
◤超夯旅遊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