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以及自動化來席,不須靠人力都透過機器人製造的關燈工廠,已經逐漸席捲全球。這種製造模式不但降低成本,而且有助於減少碳排放,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趨勢。旦專家也不諱言,這樣的生產方式可能造成勞動力被取代的困境,因此業者也積極研發,要讓機器人能跟員工共同合作,結合人類的才能與自動化的優勢。
機械手臂小心的剪下葡萄,還能把熟透的番茄小心打包。以往得靠人力才能完成的動作,現在機器都能一手包辦。
新創公司業者 薩伊德:「機器人可以全年無休工作,我們稱之為關燈工廠,(可以完全在沒有人干預的情況下工作。)完全自動化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希望沒有人員參與,整個系統可以自主運作。」
透過自動化加上AI加持,打造無人關燈工廠成為趨勢。早在2001年製造機器手臂的發那科,就已經採用全自動生產模式,每24小時能生產50台機器人。荷蘭的飛利浦則是利用旗下128台機器人,一年製造1500萬個電動刮鬍刀。
科技諮詢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艾爾哈特:「未來的工廠將比現在更自動化,甚至可能是自主運作的,我們的製造業需要變得更高效,為了實現淨零碳和永續的承諾,我們需要節省成本。」
目前德國的機器人密度,大約是每一萬員工安裝397台機器人,中國大陸去年一口氣增加到322台。冠軍則是南韓,每一萬名員工就有一千台機器人輔助,想當於十分之一。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產業汽車業當中,以德國為例,是每一萬員工安裝1500台。隨著比例擴大,很多勞工可能就此被取代
CNBC記者:「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會失去約8300萬個工作,其中AI將發揮關鍵作用,世界經濟論壇表示,在這期間將新增6900萬個新工作,但這還是導致1400萬個工作會消失。」
不過AI加上機器人取代人類的速度並沒有那麼快速,目前只能完成大約三分之一的工作內容,儘管有疫情推動自動化發展,但2020年相比只增加1%。特斯拉的馬斯克也曾經發下豪語,要打造像太空梭一樣完全無人的工廠來打造旗下電動車,但效果也不盡理想。專家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機器人與人相輔相成,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學者,就在研發這種可以協作機械手臂。試圖找出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旺德曼:「我們真正目標是大幅減少使用堅硬的材料,而是改用柔軟的材質,你可以看到 我們可以擠壓這個裝置,並在這些矽膠管內形成兩個空間,可以利用氣壓來驅動。」
但對於勞工來說,機器人大軍的來襲恐怕不是什麼好消息。專家擔心這批自動化革命,可能造成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影響範圍比想像中廣泛。
紐約大學史登學院經濟學教授 羅比尼:「AI 機器學習和機器自動化,會影響使用勞動力的方式,AI將帶來重大且破壞性影響,一些公司會倖存下來 但也有些會消失,整個金融產業將被AI徹底改變,AI可能會增加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導致人們的反彈和民粹主義,因為這些技術需要大量資本,可以購買技能並節省人力。」
因此專家建議,未來可以考慮徵收機器人稅,減緩可能造成的衝擊。
紐約大學史登學院經濟學教授 羅比尼:「可能最好的政策可能是對租金收入徵稅,這些來自科技和AI的超額利潤,都是流向這些技術和人工智慧的贏家,但不應該直接對採用機器人徵稅,因為如果對這些方面徵稅,使用的速度會變慢,潛在成長的益處也會變少。」
目前包括歐洲等地區,都面臨高齡化人力逐漸減少的困境,再加上自動化可以更加精確減少浪費,也能節省包括空調、燈光的能源使用,更有助於達成減碳目標,顯然關燈工廠浪潮來襲,將難以抵擋,如何面對自動化轉型將成為製造產業的現代必修課。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