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醫療資源不均,許多地方病患,湧進首爾五大醫院接受治療,外地患者比9年前增加了約四成,而小兒科等部分專科醫生人力不足,讓患者和家屬求診像打仗一樣,甚至得從醫院開門前就開始排隊。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YonhapnewsTV的報導。
4年前被診斷出血癌四期的李奶奶,為了動手術,從忠清南道暫時搬到首爾居住,在大醫院附近租房子,月租金高達4萬5千元台幣。
南韓民眾:「因為在家鄉無法接受治療,當地也沒有可以治療的機構,所以到首爾來。房租很貴,很貴啊,今年還要在那裡生活一年。」
另一名姜爺爺,為了抗癌治療從慶尚北道來到首爾,住進了療養醫院。
南韓民眾:「治病費用不是小數目,是大數目。因為交通不便,接受治療會很累,所以沒辦法。」
像這樣為了看病,從南韓各地來到首爾的患者每天都有,特別是被稱為「Big5」的主要醫院。
YonhapnewsTV記者:「這裡是位於水西站的車站,想去附近大型醫院的患者排起長長隊伍。」
南韓民眾:「無論如何,首爾有名醫,為了在大醫院見到好醫生,安心接受治療。」
在首爾五大醫院接受治療的外地患者,去年約71萬名,比9年前增加了42.5%,地方醫院欠缺資源,使得患者不得不湧進首爾看病,惡性循環持續上演。南韓除了有醫療不均的問題,部分專科醫生人力不足,讓患者和家屬求診像打仗一樣。
YonhapnessTV報導:「這裡是專門為兒童患者進行診療的某兒童醫院。由於來自京畿道等其他地區的患者,醫院很快就擁擠不堪。」
病患家屬:「如果孩子晚上生病的話,會給他吃退燒藥,因為附近沒有醫院,要坐車出去看病。」
有些家屬甚至從醫院開門前就開始排隊,也不見得看得到醫生。
兒童醫院醫療人員:「人多到難以承受,所以只受理院長能接受的程度。從8點開始來的患者,接近12點才進了診療室。」
去年被送往醫院的小兒患者中,再被轉送到其他醫院的有288件,由於沒有專科醫生而被轉院的情況接近一半。包括小兒青少年科、婦產科、外科和急診室等必需醫療領域人力不足,患者也無可奈何。南韓政府最近公佈,加強地區必需醫療的對策,試圖解決醫療空白。
南韓保健福利部長官 趙圭洪:「我們將努力讓人力流入地區、必需醫療領域。我們將制定有感的必要醫療支援套餐,積極與醫療界進行協商。」
南韓政府計畫以國立大學醫院為中心,建立地區醫院合作體系,減少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讓地方居民不用千里迢迢尋找名醫。同時計畫擴大醫學生招生名額,提高醫療人員的薪資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讓地方出身的學生願意留在家鄉服務,多管齊下,保障醫療人員權益,民眾也能安心看診。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