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 以哈戰火下的各國眾生相

作者 黃清龍
發佈時間:2023/11/03 17:24
最後更新時間:2023/11/08 17:43
在以巴戰場外,挺以、挺巴的抗議活動也在各國湧現,成為戰爭以外的另類戰場。(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以巴戰場外,挺以、挺巴的抗議活動也在各國湧現,成為戰爭以外的另類戰場。(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引發以國強烈反擊,戰爭已持續近月。隨著迦薩巴人死傷不斷增加,全球挺以、挺巴的抗議活動也在各國湧現,成為戰爭以外的另類戰場。
 

相較於各國出現的「以巴內戰」,台灣社會顯得平靜許多。究竟台灣人怎麼看這場戰爭?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結果發現三成五比較同情以色列,一成五比較同情巴勒斯坦,其他五成不選邊。台灣民意基金會解讀,台灣人親美或許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自戰爭爆發後,台灣政府隨即譴責了哈瑪斯的襲擊,也以物資的捐助等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以色列的相挺,某種程度上是符合台灣民意的。這也讓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特別表示感謝,強調「這是患難見真情」。她說,儘管反猶太主義的聲浪在世界多處發酵,許多猶太社群都有感受到被歧視,「但台灣就像是猶太人的庇護所」。

以色列在台學生齊聚台大,為自己的國家發聲。(圖/TVBS)

台灣當然不是唯一公開力挺以色列的國家,值得一提的還有東歐的捷克。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以120票通過關於以巴局勢的決議,其中有14國投下反對票,包括捷克在內。捷克外交部認為,聯大決議文未譴責哈馬斯襲擊和承認以色列自衞權,也未保證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不會被哈馬斯和其他恐怖分子濫用,因此投反對票。

 
捷克國防部長切爾諾霍娃更在社交網發文,指摘哈馬斯殺害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比2001年蓋達組織在美國911襲擊中殺害人數還多,她為聯合國通過這樣的決議感到羞恥,並以「我們離開吧」作結,呼籲捷克應該退出聯合國。

切爾諾霍娃這番言論讓許多人感到吃驚,因這並不是國防部長的工作範圍。然而捷克支持以色列其實是有跡可循的。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起世人震驚,但早在川普發表聲明承認耶路撒冷前,捷克國會就已通過議案,敦促政府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捷克如此親以色列,有其歷史背景。十六世紀初期,猶太人曾佔布拉格人口四分一,在奧匈帝國時期,布拉格是歐洲最多猶太人聚居的城市,孕育了不少猶太名人,如大作家卡夫卡。二戰後捷克的親猶太傳統依然傳承下去,分家前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但是以色列建國的忠實支持者,也曾協助猶太人建軍,甚至在以阿戰爭中偷運武器到以色列,成為以國擊退阿拉伯聯軍的助力。

冷戰時期捷克在蘇聯箝制下,一度跟以色列斷絕官方往來,但冷戰結束後,雙方關係迅速回復。捷克曾支持以色列加入北約,以保護免受伊朗攻擊,又設法拉攏歐盟與以色列建立更緊密關係,因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曾說,捷克是以色列在歐洲最好的朋友。

以色列儘管有捷克這樣的鐵桿兄弟,但隨著以軍在迦薩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死傷,全球現在有更多國家站在反對以色列一方,玻利維亞日前就率先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智利和哥倫比亞也召回駐以色列大使。

玻利維亞外交部副部長馬馬尼(左)10月31日宣布與以色列斷交。(圖/翻攝自《CNN》、《印度斯坦時報》)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跨世紀恩怨情仇難解難分,即使是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現在亦不少傾向於隔火觀望,為什麼遠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竟然打響斷交第一槍?

翻查歷史,玻利維亞與以色列是否友善,取決於掌權者的執政路線,兩國斷交不是第一次,二〇〇九年,玻利維亞左派總統莫拉萊斯宣布與以色列斷交,理由同樣是不滿以軍在加沙地帶濫殺巴勒斯坦人。但二〇一九年右派總統艾尼茲上台僅僅兩星期,馬上宣布與以色列恢復邦交關係。
 

拉丁美洲各國政府的外交立場往往視乎他們跟美國的關係,左派意味着「反美」,右派意味着「親美」,連帶對於美國的盟友亦產生好惡之別。玻利維亞現任總統阿爾塞正是一位左派人物, 與其說玻利維亞這次與以色列斷交基於「反猶」,不如說是回復到「反美」格局。智利和哥倫比亞召回駐以色列大使,背後邏輯大同小異。

這場以巴衝突,除了激化了「反美」與「親美」之爭,陣營對抗益發尖銳之外,也成了各國政客鞏固國內票源的另類武器。例如馬來西亞,本來和中東沒有地緣政治關係,不必去沾邊,但安華政府卻公開力挺哈瑪斯,動作大到美國連發三次外交要求,希望大馬譴責哈馬斯都被他拒絕,安華說「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最近馬國政府要求各學校舉辦「支持巴勒斯坦團結周」,讓非回教徒傻眼,華校風聲鶴唳。說穿了,安華的舉動就是為了迎合佔馬來西亞多數的伊斯蘭信徒,眼中看到的其實是選票而非國際正義。與安華相對的,則是以色列右翼總理納坦亞胡。哈瑪斯空襲翌日《以色列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引述了以色列右翼政客的一句名言:「哈瑪斯是我們的資產(asset),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我們的負累(liability)」。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解讀,這句話背後反映了以色列右翼的真正想法,就是完全不能接受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平衡建國的「兩國論」。

根據沈旭輝分析,以色列右翼認為必須弱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特別是法塔赫派系的威望,令巴勒斯坦人失去單一的合法政權,才會令「兩國論」的民意破產。而最能夠弱化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手段,就是扶植內部競爭對手哈瑪斯去挑戰法塔赫,並讓哈瑪斯得到自己的根據地和政府資源,那就是迦薩地帶。自從自治政府和哈瑪斯反目,哈瑪斯佔領迦薩後,巴勒斯坦就變成了「一國兩制」,期間以色列也默許哈瑪斯成為了合法政府。

有了哈瑪斯的「勇武抗爭」,加上以色列右翼的強硬立場,凸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和平路線的無能為力,巴勒斯坦人就不會嚮往和平進程;而以色列人只要定期被哈瑪斯襲擊,也會失去對「兩國論」的信任,右翼就可以長期執政。

戰爭爆發以來,納坦雅胡的支持度從不到兩成迅速攀升到七八成,但他應對以巴衝突的手法備受質疑,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華府官員報導,納坦雅胡政治生涯成為近期白宮會議的話題,華府一致認為納坦雅胡的總理任期有限,可能餘下幾個月,或至少待以軍在加沙軍事行動的早期階段結束,直言他必須為已發生的事負責。
 

拜登出訪以色列時,私下敦促納坦雅胡「謹慎行事」,優先考慮兩國方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拜登上月出訪以色列時,私下敦促內塔尼亞胡謹慎行事,勿擴大戰事,亦促請他優先考慮「兩國方案」,注意消滅哈馬斯以外的行動,包括日後佔領迦薩帶來的挑戰,期間更建議對方考慮一下向繼任人分享經驗,意味認為衝突未結束他或已下台。

納坦雅胡政途出現危機,源於以色列安全部門未能阻止哈馬斯的襲擊,以及迦薩軍事行動面臨的反對聲音逐漸增強。《華爾街日報》報導,納坦雅胡跟許多戰事領袖不同,未能成功爭取公眾支持,以色列人悼念死者時也指摘納坦雅胡。其所屬的利庫德集團(Likud)總部被淋紅油。最新民調顯示,五分之四受訪者認為納坦雅胡必須為哈馬斯成功突襲負上責任,利庫德支持率大跌,若現在舉行國會選舉,必然失去執政權。

利庫德成員向《華爾街日報》表明,以色列首要任務是打擊哈馬斯,然後才分析誰要為哈馬斯突襲一事負責。該黨另一名高層認為,納坦雅胡的命運取決於以哈戰爭走向,但無論如何他都不太可能繼續擔任黨魁,大部分人都同意這一點。

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地,以哈戰爭引爆全球各國挺以或挺巴,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原因的。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2024年末運勢解析◢

👉提升貴人、桃花運秘訣一次看

👉12星座難以脫單原因大公開

👉MBTI 16型人格脫單祕笈公開


伊朗空襲以國

黃清龍專欄

#以巴衝突#納坦雅胡#捷克#玻利維亞#拜登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86

0.1246

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