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9/14審議台灣政策法,法條明定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以及介入台灣軍事規劃,並將台灣定位為非北約成員的主要盟國,只是台美雙方建軍規畫,卻仍有不少的分歧,未來雙方的軍售合作,恐怕還得經歷不小的磨合。
112年度國防預算書,國軍確定不採購M109A6自走砲,改為增購18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總數將達到29套,其中包含84枚戰術區域飛彈,射程可達300公里,以及864枚精準火箭。
軍事粉專「戰略風格」主編唐鴻:「共軍他們遠在300公里之外,集結的可能性比較高,就是他們所謂集結區,最近的港口也距離台灣150公里以上,根本不是自走砲可以攻擊的目標,所以我們購買海馬斯火箭的重點是,隔著台灣海峽,摧毀在中國大陸沿海或內陸集結的部隊,對於整個台海防衛作戰態勢來講的話,這樣的武器才是我們比較需求的武器。」
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我們今天有傳統載台,那我們怎麼去嘗試,用比較不對稱的使用方式,讓它發揮比平常大的效益,或者是讓它比較能夠生存等等的方式,一個是這種戰術戰法的不對稱,那另外一個可能是裝備的不對稱,這幾年常常被拿來舉例的可能是,例如用標槍或者刺針,這種比較輕巧,比較輕快,致命的這種裝備,去克制大型載台,這種可能是這幾年,常被稱作裝備不對稱的東西,我們可以注意到說,國務院國防部跟製造商,其實看法上面也有一些不太一致的地方。」
美國國會也意識到中共威脅,以及台灣建軍備戰的急迫性,在9/14審核的台灣政策法,提出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其他包含介入台灣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都白紙黑字,明定在法條之中,並將台灣定位為非北約成員的主要盟國,只是台美雙方對於軍事建設的見解,在未來恐怕會遇到更多磨合。
政大台灣安全中心主任劉復國:「重要的不是說哪些武器,重要的是說你要怎麼去運用,在最短的時間裡面,或是說在特殊的地理環境裡面,我們可以運用比較少的兵力,很強的打擊能力來挫折敵方的進犯。」
美方對於我國建軍政策,向來扮演決定性的角色,許多武器裝備,台灣不是沒能力研發,而是硬著頭皮製造,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然而我們的主要軍購來源美國,卻不見得願意出售我們想要的裝備,因此包含空軍在112年度預算,也要著手下一代戰機研發計畫,而海軍延宕多年的新式巡防艦,則持續面臨籌建困難。
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那我想在軍購方面我們第一個重點就是,我們台北跟華盛頓必須要做一個協調,去取得一個雙方的共識,去了解這個定義,到底什麼樣的東西是不對稱,是符合雙方定義的,那我想這點在美方他們,可能自己內部也需要更多的溝通。」
近年來戰略學界琅琅上口的不對稱建軍,儼然已成為台灣建軍的世紀之爭,走在新型態威脅的十字路口,這樣的轉型陣痛恐怕不會太快結束。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