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推定昨天有4枚共軍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日本第一時間發布共軍飛彈軌跡,是落實「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建議,國防部可比照地震警示普發簡訊,向全民說清楚不發防空警報、不予攔截的原因,讓台灣的資訊戰搶占先機。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今天在臉書「鈞事評論」發文認為,台灣政府未在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甚至未主動證實共軍飛彈確曾飛越台灣上空,此作法基本上讓中共的認知心理戰頓時打了折扣,未能造成預期程度的震懾與恐懼效果。
國防部昨天表示,中共區分數波次向台灣北部、南部及東部周邊海域,發射共11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日本防衛省昨晚公布訊息,推定中國從內陸朝台灣方向發射9枚飛彈,5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台灣東部海域),推定其中4枚飛越台灣上空。
對於政府昨天未發布空襲警報,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台灣的地理位置比日本更靠近中國大陸,雷達絕對能清楚掌握共軍彈道飛彈軌跡;他認為,國防部第一時間應向民眾清楚說明,共軍發射何種型號飛彈穿越台灣上空。
張延廷從輿論資訊戰角度說,現代雷達如同照妖鏡般一清二楚,民眾早晚會知道共軍飛彈越過台灣上空,國防部應比照地震警示普發簡訊,向全民說清楚不必發布防空警報、不予攔截的原因;這類罐頭簡訊可預先準備、及時發布,民眾會對國防部豎大拇指,台灣的資訊戰就贏了。
張延廷指出,日本第一時間發布共軍飛彈資訊,落實「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認為,國軍要驗證掌握飛彈參數資訊、高度,甚至可發射一枚愛國者飛彈,去嘗試攔截進行實彈驗證,打到發立功勳章,沒打到是經驗累積,可供未來參考。
梅復興在臉書發文表示,一般彈道飛彈的最大飛行高度 (遠地點)約為其射程的1/4,例如像東風15這類射程600公里的傳統戰術彈道飛彈,其最大射高通常就在150公里上下。
梅復興說,日本防衛省公布的資訊若正確,第6到第9枚飛彈飛越台灣時的高度,都應該明顯超過100公里;而此高度是在一般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分界線「卡門線」之外;亦即,共軍發射的彈道飛彈嚴格來說,並未通過法定或國際認定的領空範圍。
至於中共採取此彈道高度的考量。梅復興分析,一是要確保能飛越台灣或台北上空,又不至於濺落點距離台灣太近,導致出現像1995年7月演習飛彈墜落福建、或2020年8月飛彈試射墜落廣西等意外,而有擦槍走火之虞,並配合東風系列飛彈特性。
二是中共必定考慮到法律層面問題。梅復興指出,選擇飛彈不至於穿越國際法認定的領空範圍的演習射擊方案,目的是想讓台灣只能吃悶虧,卻無門申訴。
不過,梅復興認為,中共大概沒想到,台灣政府竟然未在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甚至也未主動證實共軍飛彈確曾飛越台灣上空;此作法基本上讓中共的認知心理戰頓時打了折扣,未能造成預期程度的震懾與恐懼效果。
對於未來共軍軍演態勢,梅復興表示,共軍這次公告進行4天(72小時)的演習,理論上尚未正式結束,且未來數月內的後續動作亦須密切觀察。
梅復興認為,中共這次實戰演習從各方驗證對台的多元打擊能力,共機逾越台灣海峽中線將是常態,國軍未來需考慮共軍進入領空、領海,萬一發生空中相撞等戰情,都需預作推演。(中央社)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