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經濟論壇討論的重點之一就是「去全球化」。疫情造成供應鏈大亂,俄烏戰火導致能源和原物料短缺,疫情和戰爭就像照妖鏡,把全球化打回原形全球化時代開始出現逆轉的趨勢。專家認為,在地緣政治的推動下,全球化可能被壁壘分明的經濟體集團所取代,恐怕會造成經濟衰退風險。
疫情期的供應鏈短缺,推升起高物價,加上對俄制裁的衝擊,引發能源危機,凸顯全球化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佛格森:「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歐洲本身,太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造成的後果。」
這一連串打擊,讓各國政府與企業都重新思考全球化帶來的利弊。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贊迪:「危機過後我認為美國決策者會很難,再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連結,而且世界也很難與我們(美國)合作,美國經濟將減少全球化造成危害。」
黑石集團執行長就直言,過去三十多年來的全球化時代,準備畫下句點,經濟學家也對這樣的趨勢感到憂心。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全球化趨勢會減少,事實上我認為會進入去全球化時代,生產力效率會降低,因為企業重新更改供應鏈,生產力會受到衝擊,產業會高度集中導致不利於生產。」
去全球化浪潮並不像海嘯瞬間來襲,其實早就見到端倪。
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西摩:「像是美國歐洲優先施打疫苗,或是當前的經濟動態,然後中國喊出了2025中國製造,不是要拓寬走向或是經濟多元化,而是說讓我們保護中國,在全球網路和網路安全方面,把中國放在第一位,確保中國不會在奈米技術上站錯邊。」
根據經濟學人分析,2008到2019年,世界貿易相對於全球GDP,下降了大約5個百分點。美中兩國之間的直接投資,也從五年前,一年300億美元,下降到現在只剩50億美元。專家擔心保護主義興起,大量的關稅和貿易壁壘,會重創全球經濟。
美國勞工部前部長賴克:「美國承擔不起所有東西都本土製造,這種經濟方式會削弱美國,會比現在變得更加窮困得多,開發中國家若不能出口到美國,或其他已開發國家也會一蹶不振。」
去全球化的衝擊可想而知,成為難以阻擋的浪潮。因為推動去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並非疫情或是戰爭危機,而是地緣政治。
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企業還是會在世界各地做生意,我認為會改變的部分在於,地緣政治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研判要在哪裡投資投資多少錢,跟誰做生意,我認為企業董事會將進行更多審查,地緣政治會成為董事會風險分析的重點。」
專家預測,未來經濟集團的運作模式,會取代全球化。各國會在關鍵原料上,減少對理念不同國家的依賴,民主經濟市場與專制經濟集團將壁壘分明。
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還是有些國家可以合作墨西哥,歐洲還有全世界很多國家,現在我們談到俄烏衝突,企業董事會關注戰事是否擴大,會擴大到什麼程度,大家都在說這就像是冷戰,不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而是民主對抗威權主義。」
經濟學家警告,政治操縱經濟,導致全球化逆轉,可能會讓已經惡化的通膨再進一步升級,也呼籲企業保持採購來源的多樣性,減少供應鏈大洗牌造成的影響。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