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大陸疫情嚴峻「現階段仍堅持動態清零」 專家詳解5原因

作者 香港01 責任編輯 胡孟歆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4/10 13:00
最後更新時間:2022/04/10 13:00
大陸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會上逐漸出現抗疫疲勞,甚至有人以「躺平」心態應對疫情。對於為何必須堅持「動態清零」,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吳凡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從五個維度分析了現階段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的決策考量。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吳凡強調,無論從病毒本身的特性,還是從人群免疫的背景,抑或從抗疫「武器」的技術儲備,現階段必須堅持「動態清零」。她提到,有人認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間選擇第三條道路,即允許病毒低水平流行,但實際上是不可能;在實現「動態清零」時,應因地制宜、因時因勢採取防控措施,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病毒本身的特性

吳凡表示,不確定新冠病毒將如何變異,但可以肯定病毒會發生變異。從長期來看,病毒的毒力有可能會愈來愈弱,但當中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變異過程中會受各種因素影響,有可能變得傳播力、致病力更強。

 
新冠疫情爆發後,已多次突破以往科學家對病毒的一般認識,譬如病毒迅速變異,發生免疫逃逸,現時國內外的疫苗可以防重症,但都無法很有效地防感染。因此,以病毒變異的科學規律的視角看,現階段採取動態清零很關鍵。

人群免疫背景

吳凡指出,不少西方國家的免疫背景與中國不完全一樣。一方面,一些西方國家經過前期多輪傳播、自然選擇後,大量人群通過感染獲得自然免疫,也為此付出大量生命的代價。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也通過疫苗接種獲得免疫。兩方面加起來,西方國家的免疫人群是相當大。

在大陸,新冠疫情沒有大流行過,絕大部分人群是通過疫苗接種獲得免疫,「而如果不考慮這樣的免疫背景,去討論輕症多了、重症少了,這是不科學的。我們有必要更小心一點,不能簡單相比」。

她提到,近期香港疫情形勢嚴峻,死亡病例、死亡率令人憂心,若再說Omicron是「大號流感」,顯然站不住腳。香港的情勢也從側面提醒大陸,面對Omicron要更加謹慎小心。同時,中國大陸國內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大,他們感染後情況往往更為複雜,因此現階段只有堅定「動態清理」,才能保護好免疫力弱的人群。

控制「低水平流行」行不通

有觀點認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間有第三條道路,即允許低水平流行,既不擠兌醫療資源,也不把病毒「趕盡殺絕」。

吳凡直言,上述觀點是行不通,並提到有兩個問題。第一,病毒一旦擴散就難以清除,長期存在,解決不了病毒變種的問題;第二,當病毒擴散後隨時可能失控,控制「低水平流行」實際上不具有操作性。

 
有人提出能否在醫療資源好的地方試驗「低水平流行」。吳凡指出,有關試驗是「試不起」,即使在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試驗,做到低水平流行,亦難以擋住病毒的外溢風險,「無症狀感染者這麼多,隨時可能外溢到其他地方,醫療條件不夠完備的地方又怎麼辦?所以行不通」。

各國持續在研發能對付新冠病毒的新武器。(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抗疫「武器」不斷豐富

吳凡表示,隨着科技發展,各國一直研發能對付新冠病毒的「新武器」。疫苗出現後,雖然感染的問題仍然存在,但重症的問題已基本解決;新冠特效藥正在上市,中國大陸國內的藥物研究不斷推進,中醫藥也在不斷探索,包括檢測方式也在更新,變得更快更可靠,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後我們會獲得更多的抗疫武器和技術,可以控制得更好」。

因時因勢因地採取防控措施

吳凡坦言,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有必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因勢採取防控措施,在疫情不同的階段、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和資源,採取最適合各自的防控措施和路徑。
 

她強調,對抗疫情絕對不能「躺平」,而是要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方法,走不同的路徑,把握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終實現動態清零的目標。

延伸閱讀:

全民快測|林鄭料4.12可掌握成效 未知是否短期內啟動全民強檢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香港01

#大陸#新冠肺炎#清零#防疫#確診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香港01

由零到一,從無到有,看似單一的方向,卻有無限可能,等待被發掘。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的先行者,推動市民積極參與共建社會,憑藉專業和富靈感的新聞內容,驅動思維改變,鼓勵有建設性的互動和交流,建立社會歸屬感,推動社會進步。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72

0.0911

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