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2週升6倍」港單日死亡數成全球最高 拋離美英高峰期

作者 香港01 責任編輯 胡孟歆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3/11 15:06
最後更新時間:2022/03/11 15:06
香港新冠確診數暴增。(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香港新冠確診數暴增。(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單日死亡個案屢創新高。根據統計,香港週三(9日)單日每百萬人口中有約38.5例死亡個案,為全球最高,拋離第二的多米尼加近一倍,更比美國及英國去年高峰時期數據高得多。以週三(9日)數字而言,更比14日前的5.3人,急增逾6倍。確診數字方面,香港累計確診個案逾55萬例,為排全球第79,較新加坡及日本等低。不過如以每百萬人計算,香港確診數字則排第118名,高於泰國、日本、台灣及大陸等地。

香港疫情嚴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累計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 排全球132

香港第五波疫情下,不少長者確診離世,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週四(10日)香港新冠肺炎累計死亡個案達1,350例,死亡率為0.49%。

以每百萬人口計算,香港累計每百萬人有378人因新冠肺炎離世,在全球排第132名,不單比台灣及大陸的36及3人高,更稍稍高於全球第二多確診個案的印度。

 
單日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 全球最高

以單日新增每百萬人口的死亡數字而言,香港更在3月開始,成為全球最高。以週三(9日)而言,在百萬名人口中香港有38.5人死亡,拋離全球第二的多米尼加。香港數字更比美國及英國去年1月底高峰時的死亡人數多,當時兩國分別錄得13.3人及26.7人,已為有紀錄最高,而最新亦回落至5.9人及1.8人。

在亞洲區方面,週三以新加坡數字較高,每百萬人口中有4.77人死亡,而韓國及日本分別有4人及1.7人,大陸及台灣則沒有人離世。

香港確診數已超越大陸。(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確診總數美國最多 香港已超越大陸

確診數字方面,香港以累計55.1萬例排第79位,低於新加坡的88.5萬例、泰國的308萬例,以及日本的548萬例;不過高過大陸的11.2萬例及台灣的2萬例。

而全球累計最多確診個案的最為美國,達7,919萬例,其次為印度。

每百萬人口確診數 香港低於新加坡及韓國
 

然而以每百萬人口計算,香港有7.2萬例確診個案,仍低過新加坡及韓國,不過高於泰國及日本的4.4萬例。而全球每百萬人口最多確診個案的國家為法羅群島(Faeroe Islands ),達70.6萬例。

香港死亡率與日本相若

截至3月9日,香港累計2,869人死亡,死亡率為0.52%。而3月10日當局公布死亡率為0.49%,遠高於新加坡、韓國,與日本相若,比美國、英國低。

而大陸,以及最先爆發疫症的湖北省及武漢市,死亡率較高,但死亡主要集中在疫情初期,之後大陸控制疫情,病毒亦變種,加上有疫苗面世,令死亡率變低。

香港死亡人數比例全球最高主要因長者疫苗接種率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梁子超:香港院舍爆發處理失當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香港死亡人數比例全球最高主要因長者疫苗接種率低,以及處理院舍爆發失當。他解釋,相比起其他發展國家的安老院新冠疫苗接種率達90%,香港安老院及長者接種率是極低。他稱,香港政府未有澄清疫苗接種計劃開始時出現的個別異常個案,「還叫他們看醫生,讓有強烈疫苗遲疑」。

他又表示,目前離世人士中有一半以上是來自院舍,認為是因爆發時院舍設施不能處理,然而醫院沒有足夠床位,受感染長者又要返回院舍,讓院舍持續爆發,最後更多長者要前往急症室求診,「造成惡性循環」。他批評情況是初期處理疫情時的重大失誤,強調要盡量將確診及未受感染的長者分開。

梁子超建議,現時要盡快將確診長者送往隔離治療,或將未染疫的長者「逆向隔離」,「還有70%院舍長者未感染,如果及早處理,死亡人數會隨時間回落」。他又指,政府可引入成效較好的口服藥,在早階段用作治療適合的高危長者,相信可進一步減低死亡數字。

死亡率同確診數字不會同步,惡化一至兩週,頂峰後一至兩週先會摸頂。

延伸閱讀:

6招令口罩更貼面 專家:戴2個口罩未必有效!絲襪能提升防疫效果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香港01

#香港#新冠疫情#染疫#長者#確診#美國#全球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香港01

由零到一,從無到有,看似單一的方向,卻有無限可能,等待被發掘。香港01,作為倡議型媒體的先行者,推動市民積極參與共建社會,憑藉專業和富靈感的新聞內容,驅動思維改變,鼓勵有建設性的互動和交流,建立社會歸屬感,推動社會進步。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16

0.0894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