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IPEF一盤棋 台灣不會缺席!

作者 黃清龍
發佈時間:2022/05/26 13:15
最後更新時間:2022/05/26 13:15
台灣極力向美方爭取,但仍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首輪名單。(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灣極力向美方爭取,但仍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首輪名單。(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東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加入的共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十三個國家、台灣不在其中,引起朝野嘩然,連綠委都看不下去,認為連美國主導的IPEF台灣都被拒於門外,美方所謂友台豈不只是空話?而拜登說「若中共犯台美將軍事介入」,難道也只是為了安撫台灣的「口惠」?
 
 
事情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拜登這次的亞洲行,主要目的就是要藉「安全」和「經貿」議題籌組多邊抗中聯盟,前者,是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後者,則是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所以IPEF是拜登政府在「印太戰略」下增添的經濟元素,其範圍涵蓋四個面向,包括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主導的「連結經濟」議題,以及由商務部主責的「韌性經濟」(供應鏈合作與多元供應鏈來源)、「潔淨經濟」(減碳、潔淨能源與基礎建設等)、以及「公平經濟」(涉及稅務與反貪腐)等三個議題。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詮釋,IPEF最重要的是「展示美國作為該地區國家合作夥伴」的堅定承諾,以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IPEF的啟動,等同吹響美國結盟抗中的號角,意味美中的對抗已從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推進到到外交與地緣戰略的博奕。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首先是全球化的逆轉更加無可抵擋。早在2018年中美經貿衝突浮現時,不少經濟學家已擔心全球化進程亮起紅燈,最近的俄烏之戰則進一步確立了全球一分為二。由於美中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現在雙方各自結盟、各擁山頭,不同意識形態陣營之間相互減少甚至切斷經濟往來,有可能成為兩個半球的態勢。
 

美國總統拜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這點中國方面看得很清楚。有「國師」之稱的中國著名學者李稻葵最近就預言,全球經濟將從「一體化」割裂為三大板塊。李稻葵日前在中國社科院舉行的研討會上,針對「俄烏衝突對世界經濟金融體系的長期影響」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這場戰爭不只造成能源危機、通脹飆升、供應鏈斷裂等短期影響,更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格局性」深遠衝擊,全球經濟將從「一體化」演變為「板塊化」。

據李稻葵解釋,「板塊化」有別於「區域化」,後者屬於「地理位置相近的若干國家搞自由貿易圈」,例如《美墨加協定》(USMCA)、《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這些區域化發展本來就存在,與全球化進程並不矛盾;相反,「板塊化」將會是「文化、理念、意識形態相近的國家」組成經濟體系,各自構建產業鏈和供應鏈。他估計未來的世界經濟將割裂為三大板塊,分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美板塊,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板塊,以及由中國牽頭的亞非板塊。

對照李稻葵的預言,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似乎就是在為構築板塊化做準備。去年拜登政府上任後發佈的國家安全文件提到,美國視中國的「侵略性擴張」,為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最大威脅。但美國與印太國家缺乏足夠的經濟連結,美國已經退出TPP,目前也無意加入CPTPP,相反地中國則成為RCEP龍頭,去年更申請加入CPTPP,因此美國必須設立多邊框架來與中國抗衡,這是美國啟動IPEF的目的,其隱而不宣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要推動印太供應鏈的「去中國化」。

將RCEP和IPEF放在一起觀察,RCEP就像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著重於關稅、服務業准入等經濟面的開放。IPEF則是一組協議的合稱,各國可以選擇適合的協議簽署,即使有個別國家不完全贊同IPEF,也能夠參加該框架中其中一部分領域。這樣的安排,好處是爭取實現涵蓋面更廣的新經濟圈,但壞處是結構鬆散,沒有立即益處,因此能否吸引東協國家積極參與,就成了很大考驗。

日本共同社因此批評IPEF缺乏具體內容,並稱IPEF既是為了回應RCEP而生,未來關鍵就是東協國家的動向。中國是東協最大貿易夥伴,東協國家對於美國的拉攏本來就很猶豫,但他們最關心的降低關稅議題,這次被排除在討論範圍外,最終只提出「強化供應鏈」等初步構想,對美國拉攏東協不利。

學者認為,全球貿易逐漸演變為「板塊化」。(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反觀中國則以市場開放為誘因,強化與區域內國家的經貿連結。由中國主導的RCEP已在今年生效,中國並推動既有FTA的升級。中國也正式申請加入CPTPP,未來有可能會在申入CPTPP過程中,逐步開放市場以擴大其影響,增加與美國相抗衡的籌碼。
 

所以美國要想達成建構IPEF戰略目標,必須拋出更大誘因。據悉日本政府曾私下建議美方也應加入CPTPP,必須IPEF加上CPTPP,才有機會讓成員國承接從中國外移的供應鏈,例如越南、印尼、印度等創始成員加入IPEF後,在供應鏈、數碼、環保、勞工等方面逐漸形成一致標準,蘋果、特斯拉等美國大企業便可放心把廠房搬遷到這些國家,讓它們獲得巨大經濟利益。

據估計,全新的「印太經濟架構」,還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談判時間。目前公佈成立小組整合標準的有4個領域:數位經濟、供應鏈、潔淨能源基礎設施、反貪腐。假如成功,按照美國的盤算,等「印太經濟框架」建成後,成員國將會從中國承接大量外移供應鏈,各國行業相關標準高度看齊,儼然形成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統一大市場」。這個聯盟不必打出旗號針對中國,但實際上透過供應鏈另起爐灶,把中國排拒於外,造成圍堵甚至孤立中國的效果。

由於IPEF並非像傳統的FTA,不會強制參加國須照單全收,而是考量各國發展程度及需求等條件,開放有選擇性的參與。所以台灣雖因身分敏感而無法成為首批會員,但台灣又太重要了,沒有台灣IPEF將不完整,未來美國仍會透過台美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與「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等機制,將台灣納入到IPEF。美國也可能將IPEF的議題,作為台灣與其他IPEF成員的雙邊互動範圍,給予台灣實質參與IPEF的空間。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黃清龍專欄

#拜登#IPEF#印太經濟架構#拜登亞洲行#貿易戰#CPTPP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534

0.1287

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