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新一波疫情的重災區上海,自3月底實施防疫封城至今已逾40萬人染疫,大陸官方上週一(18日)起通報有死亡個案,連續5天通報累計36死,有外媒據此估算死亡率僅10萬分之9,質疑相較其他國家地區,上海的死亡率過低。
德國之聲報導引述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Ben Cowling)表示,「沒有任何干預措施可以將嚴重程度降低到如此程度」,他提到,新加坡過去28日內,13萬7000人染疫,其中約547人死亡。
報道說,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地區,任何因染疫造成或促成的死亡,都算是染疫致死。但報導引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稱,「如果死亡可以歸因於潛在疾病,他們(中國)總是會這樣報告,不會將其視為與新冠相關的死亡,這是他們多年來的模式。」
報導稱,雖然上海防疫專家組成員吳凡曾表示,即使是最輕微的症狀,如疲勞或喉嚨痛,也會被「嚴格」歸類為有症狀的個案,但包含一名中國大陸公共衛生官員在內,共有3名知情人士稱,這波疫情爆發期間,上海衛生部門只有把肺部掃瞄顯示有肺炎跡象的患者,視為確診個案。至於其他陽性患者,即便有打噴嚏、咳嗽或頭痛等典型症狀,都被視為「無症狀」。
本港死亡率亦引爭論 大陸媒體反推「中國ICU床位夠用」
根據香港政府4月23日公布,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8.88萬宗,9023人離世,死亡率維持0.76%。
香港這波疫情死亡率被指是全球首位。不過,對於香港政府的染疫死亡率計算方法,近期也有不少質疑聲音。由於死亡率有不同算法,傳統意義上是以每10萬人口為單位的「死亡率」,香港則採用「病例死亡比」或「病例病死率」(CFR),即用死亡病例除以確診病例再乘以100%,其一般都會因為實際感染人數被低估而導致CFR被高估。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便依照本地感染實際人數可能已經有400萬人作分母,估算整體死亡率其實僅得0.18%。不過,根據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主任尹國盛所撰《從統計學看疫苗猶豫及新冠死亡率》一文,以香港年均自然死亡率0.7%為例說明孔繁毅的推論有誤——每三個月平均死亡率為0.7%/4=0.175%,與港大醫學院推算首三個月新冠死亡率0.18%相若,意味港人染疫與否死亡比率沒有太大改變。
大陸《財經》雜誌20日則刊文指出,香港計算死亡人數的方式與大陸差異巨大,是陽性案例28日內死亡都計入,而不論其直接死因。此外,香港的老齡人口多、疫苗接種率偏低,也是影響因素。
針對近期上海疫情期間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文章提到,疫情以來,對香港的深切治療部(ICU)床位的佔用,一直沒有超過300個,甚至以反推大陸約需要5000多個深切治療部床位,而中國大陸的ICU床位數量大約是61700張左右,最多只需用到8.5%,應該不會發生擠兌的情況。
延伸閱讀:
上海疫情短片《四月之聲》被禁 作者凌晨發文報平安:我沒被帶走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