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已經快要淪為選「爛蘋果」和含淚投票的困境。日前在一場「台灣選制的思辯」論壇中,多位政界、學者與專欄作家,對負數票制度深入探討,支持進行選制改革。民調也顯示,這項制度獲得四三%的選民支持。
「負數票」制度,可以選擇投下反對票說「NO」,讓選民投票時不再只能選擇「爛蘋果」,或含淚投票乃至放棄投票。負數票協會理事長張天鷞強調,根據民調顯示,台灣有四三%選民,換算約有八百萬人贊成這項選制改革。
修憲與否引發激辯火花
《風傳媒》與《新新聞》於十九日共同舉辦「一場台灣選制的思辯」論壇,邀請多位政界、學界及專欄作家與會,由《新新聞》社長王學呈主持,活動經風傳媒臉書粉絲頁進行直播,觀眾提問互動熱烈。從美國總統大選到「罷昌案」、「柯文哲現象」等政治熱門話題,都成為討論焦點。
張天鷞首先說明負數票選制的概念,強調推動的三大理由:包括基本人權、提高投票率及淘汰偏激人選,還能降低選舉補助款。他以上屆九合一村里長選舉為例,有高達三八%、二九七○人為同額競選,選民應有權力反對,淘汰不適任者,才是完整的民主機制,「讓偏激分子比較難當選」。
但政黨是否因此只能向中間選民靠攏?民進黨籍立委蔡易餘則從不同角度指出,他提案支持同婚議題,服務處就被包圍了四周;另外台北市議員童仲彥考察荷蘭性產業,主張在台北市成立性專區,如果有負數票機制「那就掛定了」。但是民主社會也要有走極端、不同思維的人從政,否則不會進步。
除了中庸與極端思考外,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從盧梭所提出的《社會契約論》分析,負數票強調不同意與不授權,與古典民主學理不符,會扭曲比例代表制的正向精神,如果候選人不願與政黨「掛在一起」,例如柯P素人從政,反而會造成「去政黨化」,與連任時為避免得罪選民而不作為的吊詭現象。
他再舉《憲法》增修條文稱,中選會審查公投案時有學者質疑,正副總統選舉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在負數票制度下,如果發生正票為零,「變成要比較最少淨負值,能否代表得票最多的《憲法》規定?……如果有落差,就應該要走修憲程序。」
張天鷞於回應時加重語氣強調,《憲法》並沒有規定不能投反對票,負數票屬立法原則的創制,還是有相對多數勝出機制。況且總統大選中不可能出現正票為零的結果,他舉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為例,初估負數票約占三分之一,贊成票超過反對票。他認為,用不可能發生的事來反對,並不符合比例原則。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5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