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踢爆,是揭弊型政治人物、媒體的最愛,非常有戲劇效果,能在最短時間吸睛與開創知名度,選票、收視率和銷量隨之而至。但越是厲害的武器,使用者本身越需要有一定的本事,要不然不但傷不了對方,還可能幫對方脫困,自己則灰頭土臉。
李登輝的國安密帳,宋楚瑜的興票案,馬英九的綠卡風暴,都是背後的影武者透過將資料提供媒體,以爆料、踢爆形式掀起強烈政治風暴,甚至改寫了歷史,堪稱經典之作。
並不是每一次的爆料、踢爆都能夠這麼驚人和成功,後繼者還是樂於跟進,可是東施效顰的例子也不少,把踢爆搞得變成抹黑,也讓揭弊者英雄當不成卻成了狗熊。
政治人物和媒體取得「黑資料」、「黑訊息」時,最最最難但也最最最該克制的是見獵心喜的心態,認為總算撈到一條大魚了,急著要開腸剖肚,而且連怎樣烹調三吃、五吃都先想好,腦海裡浮現一道道佳餚上桌,眾人讚嘆食神果然神乎其技的畫面,自己都忍不住咧嘴而笑了。
於是乎,一些平日看似理智精明的人,腦袋結構此時就起了神祕變化,會自動屏除所有不利、挑戰這些爆料內容的線索,眼前明明有一個巨大漏洞,居然就視而不見。原因很簡單,太急於享受成為揭弊英雄的快感,判斷力與警覺性都被蒙蔽,連最基本的查證功夫都忘了。
管中閔的論文抄襲烏龍爆料事件,就是踢爆者想要狠狠揮出一記重拳,自己卻腳下一個踉蹌,本來期望聽到的掌聲,頓時變成笑聲,戲劇效果其實也不差啦。
不過,管中閔也因此看起來更像是個受到政治迫害的被害人,對他的其他方面的質疑,好像動機也就不那麼單純了,這對管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出面踢爆管中閔的立委也不要太難過,被認為見獵心喜、疏於查證、烏龍爆料,總好過被當作存心栽贓,惡意抹黑,道德層次還是略高一點。是吧?應該是吧?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