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野溪調查,今天要帶您來看到,台灣的溪流管理單位各自為政,也就是說主事單位一團亂,水利署、水保局、地方政府、林務局,都是主管單位之一,但越是這樣越容易造成互踢皮球,或是難以橫向溝通;在曾文溪上游就被記者直擊,169縣道31公里處道路才啟用1到2年,隨即又拆掉改蓋橋,原因就是縣府單位沒跟林務局溝通,導致大雨溪水暴漲且淹過了路面。
蜿蜒2個多小時從阿里山,一路挺進到達邦部落,我們溯源試圖找出曾文水庫源頭,但看到的卻是這副景象,看似普通的工程,其實正在拆除的是縱貫阿里山的169縣道31公里處這個路段,並準備蓋新的橋。
記者華舜嘉:「怪手正在挖除的這個就是169線道,由於野溪的整治,很容易在大雨一來的時候,水就會溢過路面,因此現在得要拆除,不過它才使用1到2年而已。」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你看我們現在底下這裡好幾顆(石塊),(直徑)都已經大於一公尺了,但你看它底下這個根本就過不去,箱涵過不去,它就會阻塞。」
關鍵就是這個169縣道與箱涵,在莫拉克風災後為了部落暢通而建造,但嘉義縣政府卻沒有跟林務局商談,導致箱涵過窄,大石塊堵住了,野溪通往主河道去路,儘管林務局持續整治,將大石塊搬開,卻還是頂不住暴雨來襲,雨就淹過了路面,169縣道功能全失,而這次拆路已經是莫拉克風災後第2次,蓋了又拆、拆了再蓋,因為一條溪各有主事單位,卻都沒做好橫向溝通。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在南化水庫就有一個工程就這樣,上游林務局做、中段水保局做,再下來可能是那時候的,台南縣政府水利局做,但下來有一個南化水庫,叫後堀溪的主河道,它又是水利主掌管,所以一個地點好幾個地方在做。」
主事單位一團亂,一般來說主河川由水利署掌管,次要河川則是地方政府,但主河川支流,如果碰到了林班地,則改由林務局負責,其他部分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但如果支流與主河道之間100公尺內,有聚落的話就又改為水保局負責,而這還只是粗略分法,加上定義不清,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誰在管,甚至誰都能整治,而且越整越糟。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當你這些攔砂壩建的時候,堆了越多砂石,堆滿了之後,河床就被你抬高。」
我們來到了曾文溪主河道上游,看到了攔沙壩,抬高的河床在大雨來襲時不斷沖刷,阿里山原本就不穩定的地體,兩側山坡還看得到崩落痕跡。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所以每年清下來都排列在河床兩邊,這樣每施作一次,可能就是2、3千萬到4、5萬,你反而造成連鎖反應就是山坡崩塌貢獻的量更大,所以是負面的。」
清淤終究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因為大雨的沖刷,連建造不到5年的丁壩都承受不住,看看河谷原本該是V字形,溪水在溪溝裡穩定流動,但攔沙壩建成後帶來更大量的砂石,經年累月沖刷成了這副模樣。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台灣的河流其實是比較陡峭,所以流速快速,所以也因為這樣,我們的中上游河段通常溪流在沖刷掏洗的疏砂量,甚至是長江黃河的6到7倍以上。」
水庫的必要性還有待釐清,但既然建了攔沙壩,後續的整治就得通盤考量,否則容易像這樣沖刷力道加大,越整越糟,類似場景颱風天最常看到。
2015年的蘇迪勒颱風,強風豪雨讓新店溪溪水暴漲,更讓南勢溪一片混濁,大台北地區幾乎無水可用,過去新店溪實際上河道非常寬,但周邊工廠、砂石廠、高爾夫球場一座接一座蓋,河道變窄了,加上不當的整治,暴雨承受不住只能往兩側宣洩。
綠色陣線協會樹木專案林長茂:「有太多不需要整治而去整治,當然沒有人去管,沒人去管就被占用,不然就是肇災,引起了更多災害。」
溪流附近區域沒選票,又吃力不討好,更不用提那些連名字都沒有的野溪了,政府雙手一攤的同時,小心大自然的反撲!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