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帶來豐沛雨量,也造成中南部淹水災情;而審計部日前釋出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全台有69.69%的淹水感測器未發揮設施效能,不過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昨(1)日也回應,水利署未來會跟地方政府做檢討,會在易淹水地區設置淹水感測器。而針對防洪,政院人士表示,淹感器不是沒有發揮功能,而是這些地方就是從沒淹水過,有些地區是每年都淹水,每年都淹水的住家就要確保防洪工作;他也建議未來可以修法,強制讓每個大樓在完成建設要賣出時,消防設施要包含防水閘門在內。
審計部近日釋出總決算審核報告,該報告指出,行政院於2019年核定「水災智慧防災計畫」,總經費約30.5億元,主要補助縣市政府建置路面淹水感測器,以記錄各地淹、退水歷程,並設置影像監視站監測水情。
不過審計部也提到,淹感器的裝設位置主要是參考縣市政府以往積淹水通報區位及在地居民意見等,然2016年至2022年度積淹水通報點位,在轉換成淹水村里方式呈現,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套疊淹感器分布結果後,發現共計1292處淹感器於7年期間未檢測有淹水情形,占比高達69.69%,顯示近7成淹感器尚未發揮設施效能。
該報告指出,其中無淹水紀錄的淹感器數量前三名為台中市、台南市及桃園市;而同期間共2198個有積淹水通報紀錄的村里則尚未設置淹感器,未能有效記錄淹退水歷程,有該情形的村里數量前三名為高雄市、台北市及新北市。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回應,淹水感測器過去都是水利署補助給地方政府設置,地方政府會根據過去曾淹水地區做優先設置;不過該統計期間發生颱風次數少,因此有部分淹水感測器沒有淹水紀錄情況;之後水利署也會跟地方政府再做檢討,會在易淹水地區設置淹水感測器。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也補充表示,大家會誤解認為妥善率過低,全台的2072個感測器,妥善率有96.6%妥善,也就是大部分可運行,或許設置地點,隨著氣候改變需要檢討。
而政院人士表示,從莫拉克颱風至今,防災一直是台灣防災重要的一環;防災設施每次颱風都會經過考驗,之後就檢討策進。不過以這次經驗讓他有個想法,因為看到高雄大樓淹水,住戶用肉身擋防水閘門,在防洪上來說,有很多大樓、住家應該還是要以自救為主,不能依賴政府防洪,政府無法面面俱到到每個大樓、每個家庭。
該人士也說,大型的防洪由政府來做,但是居家、私人的住所大樓,防淹水準備自己要做。像防水閘門應該是每個地區都應該有經驗,這個地區是否容易淹水,這已經是會有很多經驗可尋。
政院人士提到,像是這次淹水,有媒體報導幾乎有60%監控系統沒有發揮功能,但不是沒有發揮功能,而是這些地方就是從沒淹水過,有些地區是每年都淹水,每年都淹水的住家就要確保防洪工作,如各大樓地下室就要做防水閘門。
政院人士表示,這將來可以修法,跟《消防法》一樣,讓每個大樓在完成建設要賣出時,消防設施要包含防水閘門在內,至少用法律方式強制守下可能設置停車場、發電機等的大樓地下室,應該要強制建設公司這樣做。不僅公共設施做防洪、每個人都做防洪,這樣防洪的效果會事半功倍。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