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
關於國民黨的團結問題,從李登輝以降,已經吵了30多年,不見找到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問題越來棘手和複雜。
 
關於國民黨無法團結,必須正視這個黨的「四大基本矛盾」:
一、集權矛盾。
組織和權力結構上,國民黨黨主席大權在握,沒有黨內民主。「黨意」往往就是一人之意,要麼獨斷專行,要麼只滿足黨主席及其朋友圈的「當權派」政治利益,而無法符合多數「非當權派」的利益。
 非當權派,服從「黨意」,聽中央或黨主席命令幹,但無法合理分配權力和利益,當然不會齊心合力。有時「黨意」,還會損害非黨權派的利益,自然無法形成團結一致。
二、路線矛盾。
黨主席的權力是由黨員選舉賦予,其路線必須符合國民黨傳統意識形態和路線,越藍越好。最近幾屆當主席選舉,幾十萬黨員的意見就塑造了黨主席或國民黨的路線。
而藍營縣市長權力來自地方選舉選民,少意識形態,必須走務實或本土路線。所以少數黨員形成的「黨意」,遠離地方政府所代表的民意,形成中央和地方的路線矛盾,很難產生一致性。
三、傳統藍與台灣藍的矛盾。
傳統藍以正統自居,又多掌握黨機器和黨的話語權。對台灣藍有天然的「鄙視鏈」,長期無法調和。
傳統藍動不動就夾持和假借深藍的黨員的「黨意」和聲音,以對方口號、思想和顏色不純正,或是不喜歡跟著講空洞理念價值等意識形態的空話和幹話,就把台灣藍冠以「藍皮綠骨」標籤。為爭搶權力,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坑殺台灣藍,造成無休止的內部組群的衝突和對立。
四、藍營民代與縣市長矛盾。
 在現況綠大於藍政治現實下,國民黨不少中央和地方民代,為了爭取選區稀少,但足以讓其當選的深藍選票,都走較激進的戰鬥路線。而要贏的縣市長選舉,必須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藍營縣市長往往以做事、務實和中間路線為主軸,這又形成民代與縣市長的矛盾。
以上幾種,由於政治現實和政治利益的立足點不同,就造成威權之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無法解決的國民黨內「團結」問題。看起來,因為這「四大矛盾」很嚴重,好像國民黨必將死路一條,但是只要把頂層的權力結構改變,形成最高決策民主化,還是有機會一試。
黨主席及中常委們,必須能代表中央和地方、深藍和本土及中間,以及高齡和年輕,按比例分配決策權力,形成有黨內民主的決策制度。每一項重大決策,和路線調整,要經過各方討論,滿足最大共識,最少異見,這樣才能促成起碼的共識,和最後有底線的團結。
國民黨內的不少有識之士,曾多次提出了類似的改革建議,但都被把控權力者置若罔聞。如果,國民黨還是繼續再老路子走下去,該黨在台灣的生存時間,確實不多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關於國民黨的團結問題,從李登輝以降,已經吵了30多年,不見找到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問題越來棘手和複雜。
關於國民黨無法團結,必須正視這個黨的「四大基本矛盾」:
一、集權矛盾。
組織和權力結構上,國民黨黨主席大權在握,沒有黨內民主。「黨意」往往就是一人之意,要麼獨斷專行,要麼只滿足黨主席及其朋友圈的「當權派」政治利益,而無法符合多數「非當權派」的利益。
二、路線矛盾。
黨主席的權力是由黨員選舉賦予,其路線必須符合國民黨傳統意識形態和路線,越藍越好。最近幾屆當主席選舉,幾十萬黨員的意見就塑造了黨主席或國民黨的路線。
而藍營縣市長權力來自地方選舉選民,少意識形態,必須走務實或本土路線。所以少數黨員形成的「黨意」,遠離地方政府所代表的民意,形成中央和地方的路線矛盾,很難產生一致性。
三、傳統藍與台灣藍的矛盾。
傳統藍以正統自居,又多掌握黨機器和黨的話語權。對台灣藍有天然的「鄙視鏈」,長期無法調和。
傳統藍動不動就夾持和假借深藍的黨員的「黨意」和聲音,以對方口號、思想和顏色不純正,或是不喜歡跟著講空洞理念價值等意識形態的空話和幹話,就把台灣藍冠以「藍皮綠骨」標籤。為爭搶權力,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坑殺台灣藍,造成無休止的內部組群的衝突和對立。
四、藍營民代與縣市長矛盾。
以上幾種,由於政治現實和政治利益的立足點不同,就造成威權之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無法解決的國民黨內「團結」問題。看起來,因為這「四大矛盾」很嚴重,好像國民黨必將死路一條,但是只要把頂層的權力結構改變,形成最高決策民主化,還是有機會一試。
黨主席及中常委們,必須能代表中央和地方、深藍和本土及中間,以及高齡和年輕,按比例分配決策權力,形成有黨內民主的決策制度。每一項重大決策,和路線調整,要經過各方討論,滿足最大共識,最少異見,這樣才能促成起碼的共識,和最後有底線的團結。
國民黨內的不少有識之士,曾多次提出了類似的改革建議,但都被把控權力者置若罔聞。如果,國民黨還是繼續再老路子走下去,該黨在台灣的生存時間,確實不多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