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五倍券要怎麼發,何時發,引發朝野激烈攻防,行政院希望能拉抬GDP,不要讓民眾出現替代消費行為,因此傾向於晚點發放,但在野黨卻認為,民眾可等不及政府慢慢來,等到五倍券印好發送,可能店家都要倒光了。
日前五倍券鬧得沸沸揚揚,連民進黨內派系都聯合發難,要求行政院傾聽民意,以強硬著稱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罕見退讓,想領券不必再收一千元。
但蘇院長的妥協,在反對黨看來仍不夠謙卑,不發現金還要到十月才發券,通通都是攻擊的缺點。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最近藍營很多訴求,都是把台灣形塑成一個巨嬰型的社會,小孩子餓了就哇哇哭,尿布濕了就要馬上換,振興券不可能你說今天交付印,下禮拜就印好不是計程車,有可能現在還在二級警戒,然後還要保持社交距離的時候,我們叫大家去逛夜市嗎。」
不只朝野激烈交鋒,在經濟學家看來,趕緊發券還是再緩一緩,也各有優缺。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對協助中小企業來講,應該還是越快越好,在疫情可以控制的狀況下,印券可能花一點時間,然後他們在考慮怎麼發那個錢,可能要花點時間,但如果是發鈔票的話,根本就沒有這個問題。」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主計處最新公布的GDP成長數據,就今年而言,它是認為會有5.88%的成長率,主計處也提到其中0.2%的成長率,是來自五倍振興券,但是如果在比較艱困的時期,或是說剛剛解封之後,那它的替代效果就會比較大,也就是說民眾拿到這個券,會去替代掉他,本來就要花費的日常生活支出,這樣就沒辦法造成,所謂的額外消費乘數效果。」
為了達到漂亮的經濟數字,振興券的目標就是希望鼓勵民眾,購買平常不會消費的高單價商品,而非用來購買平日所需,但問題來了,疫情期間受創最深的,往往也是小本經營的小攤商小店家,若振興券無法提振他們的生意,漂亮的經濟數字背後,犧牲的恐怕是市井小民。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只會在金額上去擴張,或只是在時間上去提前,只是證明了在野黨是長不大的巨嬰,也是我們不斷地提出說,為什麼要發行小面額,如果不能發行小面額,至少你的數位加碼應該在小店家,它有足夠的電子支付設備去承接,這才是務實的說法。」
從馬政府的消費券,到去年的三倍券,經濟效果其實相去不遠,緊接而來的五倍券,還沒正式問世,社會各界早已吵翻天。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