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零售業 結果共554筆

  • 超市開麻將桌 一兼二顧還給帶便當

    誰將決定未來消費風潮?答案可能是一般商家,沒放在眼裡的老人家,現在日本65歲以上高齡者,多達3461萬人,四分之一人口都是老人,日本零售業界,紛紛鎖定銀髮族客群,有超市開麻將間,讓營養師駐點,就是為了吸引高齡顧客上門,日本超商也將陳列商品大翻轉,增加熟食日用品,也為老人家降低貨架15公分,甚至出動移動式貨車超市,方便年長者購物。
    2017/08/15 21:13
  • 會計16號公報108年上路 衝擊三大產業

    新國際會計準則16號公報將在108年上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初估對航空、海運及零售業的影響較大,至於實際影響數則要待9月底問卷回收後才會知道,不排除企業有增資壓力。
    2017/07/21 11:03
  • 美國知名童裝Gymboree破產關店

    知名童裝Gymboree位於波特蘭郊區的分店,10多年前每逢週末總是人聲鼎沸,打折促銷時,結帳隊伍大排長龍,現在Gymboree卻淪入宣告破產的服飾零售業者行列。
    2017/07/21 10:27
  • 美股漲跌互見 那斯達克指數再創新高

    美國股市今天漲跌互見,那斯達克指數小漲作收,連續第三天創下收盤新高紀錄,但道瓊工業指數下滑,主因為業財報多空雜陳,以及部分零售業者因為亞馬遜再出新招而股價下挫。
    2017/07/21 09:30
  • 從西班牙起源頭馬肉  混充牛肉擴散

    歐洲在2013年爆發了,馬肉混充牛肉的食安事件,包括英法德義等10幾個歐洲國家,都發現了肉類混充的問題,英國最大的零售業者TESCO所販賣的漢堡牛肉,摻了近30%的馬肉,也讓大企業形象受損,歐盟當時還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對所有加工肉類進行DNA檢測,歐洲刑警組織在過去的4年,嚴密監控歐洲馬肉的流向,去年又發現了可疑的交易,在歐洲8國警方通力合作下,查獲了一個非法販賣馬肉的集團,他們專門屠宰,狀況不佳而且老邁的馬匹,並將這些已經不適合食用的馬肉,銷往歐洲國家販售,集團每年的非法獲利高達2千萬歐元,警察逮捕了66名嫌犯,其中還包括荷蘭籍的主腦。
    2017/07/17 21:44
  • 零售業革命 阿里巴巴搶推無人商店

    創新科技一波接一波,現在無人商店也在中國大陸出現!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打著新零售的概念,推出首間無人商店淘CAFÉ,以快閃的形式出現在浙江杭州淘寶造物節上,消費者只要掃瞄QRcode,在選取商品之後,通過兩扇支付門,就可以直接在綁定的帳號上扣款,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物流網以及人工智慧,將為消費市場帶來革命性改變!
    2017/07/10 19:25
  • 【徐重仁閃辭內幕】「要最省錢」 林敏雄帶領全聯幹掉惠康、家樂福的祕密

    一個零售業的門外漢,卻將一個原本附屬在公家單位下的福利中心,打造為全台最大的民生用品通路商,到底林敏雄是如何做到的?
    2017/07/04 12:40
  • 【徐重仁閃辭內幕】台南囝仔苦拚 徐重仁寫下流通教父傳奇

    出生於台南的徐重仁,1977年進入統一企業,一開始從企劃做起,隨後主導創設統一超商,過程中,不僅改變顧客的消費習慣,也開啟流通業的革命,讓統一超商一舉成為台灣零售業龍頭,因此相當受到統一企業創辦人高清愿的重用,外界還封他為「流通教父」。
    2017/07/04 12:38
  • 畢業求職季 14萬職缺向新鮮人招手

    根據勞動部旗下的台灣就業通網站統計,目前線上不限工作經驗的職缺高達14.3萬筆,依產業別來看,經驗不拘的職缺大多分布在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
    2017/07/03 10:10
  • 暖冬效應 布疋服飾零售業營收年減2.2%

    快時尚服飾近年在台掀起熱潮,加上吸濕排汗、抗紫外線等機能性紡織品崛起,一度刺激國內布疋與服飾零售業成長,但今年卻出現民國103年來首次負成長,統計處認為暖冬影響大。
    2017/06/26 12:20
  • 愛外賣懶得煮飯 陸消費革命「翻轉」商機

    中國大陸零售業板塊挪移,調查發現過去4年間,大陸叫外賣跟上餐館吃飯的人大幅增加,反而是在家煮飯的人增速明顯放緩,這個變化,牽動許多行業的業績消長,例如以居家消費為主的大賣場,就面臨業績下滑。
    2017/06/23 13:00
  • 徐旭東:網路下單風行 逛百貨才有感

    遠東百貨今天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徐旭東指出,網路下單風行,零售業面臨挑戰,但在筆電下單後,還是逛一下實體百貨公司,比較有感。
    2017/06/20 10:26
  • 廢塑膠價格大跌 回收意願受影響

    減塑行動已經是全世界的一股風潮,但是國內最近的塑膠減量,並不順利,回收業者說,最近的國際原油價格,跟6、7年前比起來明顯低很多,連帶讓塑膠回收的價格跟著下跌,像是寶特瓶的回收價格,跟6年前比起來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影響很多業者的回收意願,但是有零售業者認為,減塑不只是回收而已,應該從源頭做起,所以推動無塑膠袋政策,而且把各種包裝從塑膠換成紙類,估計18個月就省下超過兩百萬的塑膠包材,得到不少消費者認同。
    2017/06/06 22:32
  • 全球零售業發展指標 印度奪冠!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顧問公司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 Inc.)發表2017年度全球零售業發展指標,亞太區表現傑出,其中印度、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名列前三名。
    2017/06/06 14:18
  • 只賣好書 紐約亞馬遜實體書店開幕

    美國線上零售業巨擘亞馬遜公司(Amazon)在紐約的第1家實體書店今天開幕,不過只販售歷年來在亞馬遜網站上評價最高的書,同時也供顧客任意瀏覽。
    2017/05/26 14:39
  • 黑心海產!上萬斤過期鮑魚、蝦仁改標再賣

    台中市衛生局18日查獲,一家位在南屯區的「宏碩海產公司」,涉嫌竄改過期的冷凍鮑魚再販賣,總計超過1萬多公斤,現場還有60箱的白蝦仁也都過期,全數遭到封存,衛生局調查業者,主要通路為飯店餐廳和零售業者,目前還在追查下游流向。
    2017/05/19 20:05
  • 國際股市尚穩 台股有機會站穩萬點

    台股上周一度收盤登上10000點大關,雖然獲利了結賣壓沈重,但在國際股市沒有明顯回檔下,分析師認為,台股有機會站穩萬點大關,甚至再創新高。
    2017/05/15 08:54
  • 敲響實體零售警鐘 美購物中心風光不再

    美金融風暴後,零售業市場挑戰愈來愈大,網路購物風潮興起,年輕族群消費習慣改變,實體商店一家家關門,大型購物中心首當其衝,全球消費型態面臨新一波洗牌。
    2017/05/08 11:49
  • 一例一休輔導期 3行業擴大辦理

    一例一休4月起進入輔導期,勞動部今天表示,日前完成觀光產業及旅宿業6場次集體輔導,綜合商品零售業、醫療保健服務業與社會福利服務業等將擴大辦理。
    2017/04/21 15:21
  • 藥妝零售業2017營收 衝2千億元

    超商相當便利,尤其在市區隨處都能看的到,而連鎖藥妝店現在展店也相當迅速,大街小巷也處處可見「藥」的字樣。經濟部統計,國內主要連鎖藥妝與醫藥通路大約有1千7百多家,深入研究統計發現,近10年營業額每年向上攀升!到了2016年創新高,全年營收1千962億元,初步預估今年可突破2千億元!
    2017/04/20 22:42
  • 「永遠愛它、不然退款」 美國Land's End守則

    您購物的退貨經驗怎麼樣?美國大賣場Costco的退貨機制寬鬆到快要沒極限,一度遭到奧客濫用,前陣子在台灣引發熱議,在美國,零售業者為了競爭抓住客人,都祭出十分簡單方便的退貨規定,甚至出現老牌業者完全沒有退貨期限了,這個牌子是郵購起家的零售商Lands'End,它遇到顧客在1984年透過郵購,買了一輛倫敦古典型的黑色計程車,開了20年之後居然拿去退貨,更不可思議的是Land'sEnd發揮服務業顧客至上的精神,真的原價退款給這位客人。覺得很扯嗎?這些美國零售商還是堅持寬鬆退貨政策,這是一項消費心理戰。
    2017/04/12 21:59
  • 學當黑手不怕苦 正妹會計變機械工程師

    原本在百貨零售業當會計的輕熟女陳靜如,在報名職訓課程後學當起黑手,苦學模具製作等課程,經歷滿手油汙的歷練,現在已是機械軟體應用工程師,薪資比以前更高、更穩定。
    2017/03/27 15:44
  • 商場新戰火 馬雲的「新零售」賣什麼

    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去年底喊出新零售口號,甚至還說電商時代已經終結,未來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因此和最大零售業者百聯集團戰略合作,將在製造、銷售兩端,提供網路消費收集的大數據,專家分析,這樣的改變,可望將線上快速、便宜的優點,和逛街購物的樂趣結合在一起,開創出另一個藍海市場。
    2017/03/25 20:16
  • 港特首選舉將登場! 港民:搞好經濟最關鍵

    香港特首選舉明天(26日)就要登場,誰將帶領香港走向未來的5年?有沒有辦法凝聚社會氣氛,並拉抬經濟局勢?香港民眾最關心的還是現實問題,尤其在零售業已經連續下跌23個月,房價和生活成本又不斷上升之際,經濟停滯更讓他們苦惱。
    2017/03/25 18:31
  • 無奈!車禍挨撞受傷 對方卻賠「大把零錢」

    賠償千元和解金,竟拿銅板支付,讓對方覺得遭到羞辱!新北市土城一名葉姓婦人開車,與廖姓騎士擦撞,雖然雙方和解,婦人同意分3期賠償1萬2千元。但廖姓騎士指控,對方每次交付賠償金時,都是拿一大包零錢付款,讓他們覺得婦人故意找麻煩。警方上前詢問,這名婦人卻反駁,說自己做零售業,堅持賠償銅板,也是「錢」。
    2017/03/25 12: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